[實用新型]自動流盤試驗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6424.6 | 申請日: | 2013-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839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智;馮國俊;鐘煥榮;周衡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 地址: | 51066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試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測定海運可流態化貨物的適運水分極限的自動流盤試驗儀。
背景技術
根據《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的規定,部分固體散裝貨物在交付船舶運輸前,應對其物理、化學性質和技術指標進行檢測。?對于《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中規定的可流態化貨物,海事管理機構在辦理固體散裝貨物申報備案手續時,應要求提交貨物適運水分極限和貨物含水量證明。貨物含水量超過貨物適運水分極限的,不得裝船運輸。其中,可流態化貨物是指含有一定比例細微顆粒和一定數量水分的貨物,這類貨物裝運時如含水量超過其適運水分極限,就有可能流態化;流態化系指大量顆粒物質被液體浸濕到一定程度時,在振動、撞擊或船舶運動等主要外力的影響下喪失內部抗剪強度并起到液體作用時出現的狀態;流動水分點是指在按規定的方法試驗時,使物質的代表性樣品產生流動狀態的含水量百分比(按濕重計);適運水分極限是流動水分點的90%。
目前有三種通用的測定適運水分極限的試驗方法:
1 流盤試驗;
2 壓入試驗;
3 普氏/法氏試驗。
以上三種測試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其中流盤試驗一般適合最大粒度為1?mm的精礦或其他細粒物質。也可適用于最大粒度達到7?mm的物質。不適合顆粒大于此限的物質,并且測試結果對于某些粘土含量高的物質可能也不理想。流盤試驗一般運用流盤試驗儀完成,現有的流盤試驗儀均為手動流盤試驗儀,測試時,用規定尺寸的裝填模具將待測物質在流盤上形成截錐形試樣后,立即將流盤從12.5?mm高度以每分鐘25次的速率升落50次。當試樣的含水量和密實狀況所產生的飽和度使塑性變形出現,則視為已達到流動狀態,測定此時試樣的含水量即為試樣的流動水分點,適運水分極限為流動水分點的90%?,F有的手動流盤試驗儀,在流盤從12.5?mm高度以每分鐘25次的速率升落50次的過程中,流盤的升降由人工搖動轉輪完成,計時為人工操作秒表計時,人工作業很難準確把握在兩分鐘內流盤剛好升降50次,故人工作業影響測試結果的真實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流盤試驗儀。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自動流盤試驗儀,其包括機架、驅動電機、安裝在驅動電機旁的控制箱以及圓形的流盤,所述流盤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安裝有豎軸,所述豎軸穿過機架后與設置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和豎軸間的往復移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與控制箱通過導線連接,驅動電機的動作由控制箱控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往復移動機構間還安裝有減速箱。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往復移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減速箱的輸出軸上的凸輪,所述豎軸的下端端面壓觸凸輪。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輪的輪廓為光滑螺旋曲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往復移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減速箱的輸出軸上的齒輪和齒條,所述齒條安裝在豎軸的下端并與齒輪嚙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往復移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減速箱的輸出軸上的偏心輪以及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鉸接在偏心輪上,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豎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箱上還設有計時面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流盤的上端面平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驅動電機、控制箱以及往復移動機構,測試時,將待測物質堆成規定的錐形后,流盤在控制箱以及驅動電機的帶動下自動完成2分鐘50次的升降,實現物質的適運水分極限的測定,實現了自動化測試,提高了適運水分極限的測定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64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