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線取出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2150.3 | 申請日: | 201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577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石川展之;大葉友春;新井義久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鷺宮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H05K7/02 | 分類號: | H05K7/02;H05K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張敬強;嚴星鐵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線 取出 結構 | ||
1.一種電線取出結構,包括:外殼;與外殼內部的電路連接且由外皮包覆內部電線的剖面為圓形的電線;以及設于所述外殼內且使所述電線從外殼內部連通并向外部導出的電線貫通部,該電線取出結構的特征在于,
所述電線貫通部具有:
孔徑大于所述電線的外徑的電線用貫通孔;
第一圓筒凹狀部,該第一圓筒凹狀部的孔徑大于所述電線的外徑,并且小于電線外徑和與該電線連通的O形密封圈的線材直徑之和,相對于外殼的內側以與所述電線用貫通孔同心的方式,底面與該電線用貫通孔連續,并具有大于該電線用貫通孔的內徑;以及
第二圓筒凹狀部,該第二圓筒凹狀部以與所述電線用貫通孔同心的方式,底面與所述第一圓筒凹狀部連續,內徑大于該第一圓筒凹狀部,并且在圓筒面具有槽部,
該電線取出結構具有:
電線密封部,該電線密封部由所述第一圓筒凹狀部和與所述電線連通的平墊圈形成環狀的O形密封圈槽,通過在所述O形密封圈槽壓縮與所述電線連通的所述O形密封圈,從而將該電線與所述電線用貫通孔之間密封;
附舌狀突起擋圈,該附舌狀突起擋圈為板狀,具有開口部、從該開口部的內側的內徑部向中心側突出的內徑側突起、從外周的外徑部向外周突出的舌狀突起;
結合機構,該結合機構使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的內徑側突起嚙入所述電線的外皮;以及
電線固定部,該電線固定部包括軸向移動防止機構和旋轉防止機構,該軸向移動防止機構構成為通過將與所述電線連通的由彈性板構成的CR形擋圈相對于所述第二圓筒凹狀部使該CR形擋圈的彈性卡定爪部嚙入,將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夾入所述第二圓筒凹狀部的底面,來防止與該附舌狀突起擋圈結合的所述電線在拔出方向以及壓入方向的移動的結構,該旋轉防止機構構成為通過在所述第二圓筒凹狀部的槽部嵌合安裝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的舌狀突起來防止與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結合的所述電線旋轉的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取出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構成為:所述內徑部的內徑大于所述電線的外徑,具有第一內徑側突起和兩個第二內徑側突起,并且,內徑側突起的前端的內徑大于所述電線的外皮內徑,小于該電線的外皮外徑,其中,第一內徑側突起在所述開口部的對面側從內徑部突出,兩個第二內徑側突起以該第一內徑側突起為中心左右對稱地從內徑部突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線取出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舌狀突起擋圈構成為:從所述舌狀突起的前端到該附舌狀突起擋圈中心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圓筒凹狀部內徑的半徑,并且不包括所述舌狀突起的所述外徑部的外徑尺寸最大值與所述第二圓筒凹狀部內徑之差小于所述舌狀突起的突出尺寸。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項所述的電線取出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線是由所述外皮包覆內部電線和屏蔽線的多芯附屏蔽電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線取出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線是由所述外皮包覆內部電線和屏蔽線的多芯附屏蔽電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鷺宮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鷺宮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215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紫外線結合雙氧水和四氯化碳制備PTFE超細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增壓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