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缸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2011.0 | 申請日: | 201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80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章家續;楊林強;李歡;姚巍;張應兵;陳亮;陳園明;張建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18 | 分類號: | F02F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缸體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的發動機部件,更準確地說,涉及一種發動機缸體的主軸承壁結構,屬于內燃機技術領域。
發動機零部件振動產生的噪音是發動機噪聲的重要來源。在曲柄連桿機構的運動過程中,缸內燃燒產生的氣體壓力和活塞連桿等往復運動產生的往復慣性力都將通過連桿曲軸傳遞至主軸承蓋,造成主軸承蓋的振動與變形。而主軸承蓋是通過螺栓緊固于缸體主軸承座上,主軸承蓋將振動傳遞給主軸承座,然后通過主軸承壁將振動傳遞至缸體裙部。缸體裙部的振動將進一步的傳遞至安裝于缸體底端面的油底殼及安裝于裙部上的其它零部件。故主軸承蓋和主軸承座的振動是缸體與安裝于缸體上的零部件產生振動噪音的的主要來源。
傳統的缸體設計思路是通過粗壯的主軸承壁加強主軸承座與裙部的連接,以加強缸體橫向的剛度,減小主軸承座與裙部的振動與變形。但是這樣的設計,使得主軸承座的振動可以完全的傳遞至裙部,并且由于主軸承座的變形而容易使主軸承壁處產生應力集中。而粗壯的主軸承壁不利于缸體的輕量化。
泵氣損失是發動機功率損失的重要部分。活塞的上行造成活塞底部空間的氣體壓力降低,而活塞下行又壓縮活塞底部空間的氣體使壓力升高。這樣的周期性缸內壓力波動,使活塞額外做負功,即泵氣損失,造成了發動機的有效功率損失。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缸體,其結構簡單,可有效降低缸內處于活塞之下的氣體對活塞所做的負功,即降低泵氣損失。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缸體,其結構簡單,可有效降低缸內處于活塞之下的氣體對活塞所做的負功,即降低泵氣損失。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缸體,包括截面呈U形結構的缸體裙部,所述U形結構的缸體裙部內并列地設有多個主軸承壁,所述主軸承壁的端面設有用于支撐曲軸的呈拱形結構的主軸承座,所述主軸承壁上設有貫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貫通孔位于主軸承座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缸體,主軸承壁上設有貫通孔,將主軸承壁兩側的缸內空間連通起來,從而使相鄰缸內處于活塞之下的氣體在不同的活塞行程內相互流動,使得缸內處于活塞之下的氣體壓力得以均衡,降低了對活塞所作的負功,最終降低了泵氣的損失,提高了發動機的效率。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缸體與主軸承蓋配合后的剖視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缸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缸體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主軸承座;2?主軸承壁;3?缸體裙部;4?主軸承蓋;5?螺栓;6?缸孔;7?貫通孔;8?凹槽;9?主軸承座的端面;10?缸體后端面。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動機缸體,包括截面呈U形結構的缸體裙部3,所述U形結構的缸體裙部3內并列地設有多個主軸承壁2,缸體裙部3和主軸承壁2為一體成型的結構,所述主軸承壁2連接U形缸體裙部3的兩端,并為曲軸提供支撐作用,具體構造是在主軸承壁的端面上設有一呈拱形結構的主軸承座1,主軸承座1用于安裝并支撐發動機曲軸的主軸頸,曲軸的主軸頸部位于主軸承座內,再將主軸承蓋4與主軸承座1的端面9接觸扣合,可通過螺栓5將其固定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將曲軸的主軸頸定位安裝。所述主軸承壁2的端面上位于主軸承座1和缸體裙部3之間的位置設有凹槽8,也可以看成是主軸承壁2在臨近主軸承座1處向其內部凹陷。優選的是該內部凹陷的截面呈圓弧狀,參考圖1,即凹槽8的底部距缸體下端面的距離H1大于主軸承座的端面9距缸體下端面的距離H2。這樣的結構設計,當主軸承座1產生的振動變形,將會在主軸承壁2的凹槽8處得到消減與分散,將主軸承座1的振動變形隔絕于曲軸箱內部,同時還分散了主軸承壁2的應力,有效地避免了應力的集中。提高了發動機缸體的疲勞強度,同時,凹槽8與主軸承座1、主軸承壁2為一體鑄造成型,加工方便,而且凹槽8的設置還節省了原材料,減輕了發動機缸體的重量,降低了油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20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功率中速燃氣發動機
- 下一篇:雙燃燒室活塞式發動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