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三通道耐高溫壓中冷器管冷端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9022.3 | 申請日: | 2013-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912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蔣亨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峻和橡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29/04 | 分類號: | 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天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張文忠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遠***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道 耐高溫 壓中冷器管冷端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領域,特別是用于Peugeot?508?EP8發動機的一種中冷器管總成,具體地說是一種三通道耐高溫壓中冷器管冷端總成。
背景技術
在汽車設計中,汽車動力大小靠發動機輸出功率,發動機功率大耗油量大。中冷器進氣系統是將發動機排出的尾氣回收燃燒再利用,即減少了發動機尾氣污染環境和大氣層,又可使燃油系統再利用,使發動機追求高升高率。中冷器是一種利用發動機排氣中的剩余能量來工作的空氣泵,而采用中冷器進氣的發動機產生的壓縮效果,則是能夠使更多的空氣進入發動機燃燒室的產生結果,其在動力上能以更小的發動機獲得最佳的功率輸出。中冷器橡膠軟管總成,主要是連接發動機于中冷器,中冷器于發動機之間。其目的是輸送由中冷器增壓的氣體至中冷器冷卻,再由中冷器輸送到發動機。中冷器進氣系統的冷端膠管總成由于安裝在中冷器后端,因而其使用環境溫度相對較低,如果采用和熱端管相同的材料制作,會導致材料成本太高,性價比很差,從而造成一種物資上的浪費。再則,由于冷端膠管不僅空間形態復雜,而且接口較多,因而無法采用整體件生產,所以合理的材料選擇以及結構設計將是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的重要前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具有產品質量好,性價比高,制作成本低且耐高溫、耐老化,耐熱油的一種三通道耐高溫壓中冷器管冷端總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三通道耐高溫壓中冷器管冷端總成,包括橡膠軟管和PA66材料制作的塑料管件,所述橡膠軟管由內向外依次包括HTACM橡膠制作的內管橡膠層、中間的增強骨架層和AEM橡膠制作的外管橡膠層,塑料管件為具有三個連接管口的三通式塑料管節,該塑料管件的每個連接管口均配裝有橡膠軟管,并且每根橡膠軟管均配裝有金屬卡箍;塑料管件、橡膠軟管和金屬卡箍組裝扣壓成一體。
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
上述的增強骨架層為針織機采用縮扣式針織法在內管橡膠層上編織的聚酯線層。
上述的每根橡膠軟管的前后端頭均具有兩端戴帽方式硫化成型的扣壓端頭,扣壓端頭的內外徑尺寸大于橡膠軟管管體的內外徑尺寸。
上述的塑料管件三個連接管口中的第一連接管口扣壓有第一橡膠軟管,第一橡膠軟管至少具有兩個空間走向角度,并且第一橡膠軟管的前后扣壓端頭分別配裝有第一前端金屬卡箍和第一后端金屬卡箍。
上述的塑料管件三個連接管口中的第二連接管口扣壓有第二橡膠軟管,第二橡膠軟管至少具有四個空間走向角度,并且第二橡膠軟管的前后扣壓端頭分別配裝有第二前端金屬卡箍和第二后端金屬卡箍。
上述的塑料管件三個連接管口中的第三連接管口扣壓有第三橡膠軟管,第三橡膠軟管至少具有三個空間走向角度,并且第三橡膠軟管的前后扣壓端頭分別配裝有第三前端金屬卡箍和第三后端金屬卡箍。
上述的第二橡膠軟管的展開長度和第三橡膠軟管的展開長度均大于第一橡膠軟管的展開長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橡膠軟管的內管橡膠層和外管橡膠層分別由HTACM橡膠和AEM橡膠組成,并且內管橡膠層和外管橡膠層之間膠粘復合有一層由聚酯線編織的增強骨架層,塑料管件則采用PA66材料制作而成。因此產品不但制造成本低廉,而且耐高溫、耐熱油、耐老化并具有較強的抗爆承壓能力。橡膠軟管和塑料管件以及金屬卡箍組裝后扣壓為總成件,增強了管件連接間的密封性能,大大簡化了傳統單件與車輛發動機配裝的麻煩,提高了實際裝配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性能穩定,能滿足Peugeot?508?EP8發動機復雜空間走向的裝配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橡膠軟管的斷面剖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至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為:內管橡膠層A、增強骨架層B、外管橡膠層C、橡膠軟管1、扣壓端頭1a、第一橡膠軟管11、第二橡膠軟管12、第三橡膠軟管13、塑料管件2、金屬卡箍3、第一前端金屬卡箍31、第一后端金屬卡箍32、第二前端金屬卡箍33、第二后端金屬卡箍34、第三前端金屬卡箍35、第三后端金屬卡箍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峻和橡膠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峻和橡膠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90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