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空調水蓄冷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8315.X | 申請日: | 2013-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00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圳杰;張豐;方軍坤;朱耿梁;葉任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立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馬應森 |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廈***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調水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調節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空調水蓄冷系統。
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電力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工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國家推出對電價實行分時計費的方法,在這樣的政策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分時電價的機制已經成為各個企業降低企業用電費用的首要思考方向之一。
空調系統在建筑耗能比例中占有很高的份額。如何有效地降低空調系統的電費,成為降低建筑物用電費用支出的關鍵。因為水蓄冷系統可以實現冷量儲存的功能,目前已經成為空調系統進行用電移峰填谷的首選方案。好的水蓄冷系統不僅能夠節省空調系統的用電費用,而且也可以使空調系統有更高的靈活性,滿足的工況需求。
現有空調水蓄冷系統一般只能進行蓄冷和放冷,不能配合冷凍機進行制冷,當空調系統面對特殊工況時,現有的水蓄冷系統往往不能滿足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空調水蓄冷系統。
本實用新型設有末端空調箱、制冷機組、換熱器和蓄冷水池;所述末端空調箱通過管道和第1閥門與制冷機組連通,所述制冷機組分別通過第2閥門和第3閥門與換熱器連接;換熱器通過管道、閥門組和第1水泵與末端空調箱和制冷機組連接;所述蓄冷水池通過第2水泵、閥門組和管道與換熱器連接,實現與制冷系統的熱交換。
本實用新型根據現有水蓄冷系統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多功能水蓄冷系統布管和運行方法,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四種供冷方案,分別為:1、制冷機組單元直接向末端空調單元供冷;2、制冷機組單元同時向末端空調單元和蓄冷水池供冷;3、蓄冷水池輔助制冷機組制冷;4、關閉制冷機組由蓄冷水池通過換熱器供冷。本實用新型同時還采用最少的水泵設計,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優化。
本實用新型的空調水蓄冷系統布管和運行方法,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高效省錢。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成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直接制冷工作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直接制冷工作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供冷和蓄冷同時工作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蓄冷水池輔助制冷工作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蓄冷水池向末端供冷,制冷機組停機工作示意圖。
在圖1~5中,各標記為:末端空調箱1、制冷機組2、換熱器3、蓄冷水池4、第1閥門S1、第2閥門S2、第3閥門S3、第4閥門S4、第5閥門S5、第6閥門S6、第7閥門S7、第8閥門S8、第9閥門S9、第10閥門S10、第1水泵M1、第2水泵M2。
以下實施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設有末端空調箱1、制冷機組2、換熱器3和蓄冷水池4;所述末端空調箱1通過管道和第1閥門S1與制冷機組2連通,所述制冷機組2分別通過第2閥門S2和第3閥門S3與換熱器3連接;換熱器3通過管道、第4閥門S4、第5閥門S5、第6閥門S6和第1水泵M1與末端空調箱1和制冷機組2連接;所述蓄冷水池4通過第2水泵M2、第7閥門S7、第8閥門S8、第9閥門S9、第10閥門S10和管道與換熱器3連接,實現與制冷系統的熱交換。
末端空調箱1通過管道與制冷機組2連通,并由水泵和換熱器3以及多個閥門組成末端空調箱制冷系統。蓄冷系統由蓄冷水池和水泵以及閥門通過管道連通組成,通過換熱器3與制冷系統實現熱交換。
四種供冷方案介紹如下:
1.制冷機組單元直接向末端空調單元供冷
正常供冷工況下由制冷機組2直接向末端空調機組供冷。
正常供冷工況下由制冷機組2直接向末端空調機組供冷。
運行過程:如圖2所示,第1閥門S1和第4閥門S4為開通狀態,第1水泵M1開啟,其他閥門和水泵關閉。冷水在第1水泵M1作用下從制冷機組2中流出,經過第1閥門S1流向末端空調箱1,冷水在末端空調箱1與外界空氣經過熱交換經管道流到第1水泵M1,在第1水泵M1的作用下重新流回制冷機組2進行制冷,完成一次供冷循環。
2.制冷機組單元同時向末端空調單元和蓄冷水池供冷
當電網電價位于低谷時,并且制冷機組2未滿符合運行時,制冷機組2除了向末端空調供冷還同時向蓄冷水池4供冷,實現蓄冷水池4蓄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立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立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831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