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旋轉可拆式導向管-上管座連接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7167.X | 申請日: | 2013-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707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鄭軼雄;周云清;周欣;丁捷;童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G21C3/344 | 分類號: | G21C3/344;F16B7/08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旭輝;盧慧 |
| 地址: | 2002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轉 可拆式 導向 上管座 連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核燃料元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旋轉可拆式導向管-上管座連接件。
背景技術
燃料組件是核反應堆堆芯的關鍵部件,它產生熱能并將此熱能傳遞給冷卻劑。骨架是燃料組件的主要支撐部件,通過其中的若干根導向管軸向貫穿整個燃料組件,承擔來自上、下部及燃料組件內部的軸向載荷。上管座是燃料組件的上部接口部件,同時起到保護和上部定位等功能。導向管和上管座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
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壓水堆燃料組件均采用可拆式的導向管與上管座連接件設計,以便堆內燃料棒損傷時可通過遠程操作工具方便的拆卸上管座更換燃料棒。這些連接件設計在確保可拆性和足夠連接強度的同時也提供了不同的鎖緊方式,防止在操作、運輸以及堆內運行環境下,連接自身脫開失效。
以美國西屋公司AP?1000型燃料組件為例,導向管與上管座插入管機械固定連接后,插入管凸起與上管座導向管孔的凹槽配合形成可拆連接,通過鎖緊管卡進凸起部分根部,防止其徑向收縮脫出凹槽,形成帶鎖緊的可拆式連接。俄羅斯VVER燃料組件則通過導向管與套環焊接后插入上管座的彈性卡管實現可拆式連接。上述技術連接件過多,操作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拆式連接件結構,實現燃料組件上管座和導向管之間的可靠連接,該結構應可以防止在燃料組件操作運輸和堆內運行時發生連接失效或松脫,同時在需要時可以通過遠程操作工具便捷的進行拆卸和重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旋轉可拆式導向管-上管座連接件,包括旋扣帽和旋扣套管,二者均為圓管結構,相互之間緊密配合并通過旋扣結構連接;其中,旋扣帽的上部為彈性裙邊,彈性裙邊中下部設有半圓形凸起;彈性裙邊上周向均勻開有若干個縱向溝槽,縱向溝槽將彈性裙邊劃分為若干瓣;旋扣帽的內端面底端沿周向均布有與旋扣紋數量相同的凸起的旋扣卡扣,在彈性裙邊和旋扣卡扣間沿軸向開有若干操作接口;旋扣套管的上部外壁沿周向均勻布置和旋扣帽的旋扣卡扣匹配的旋扣紋和扣槽,與旋扣卡扣形成旋扣結構;旋扣套管的下部設有導向管接口。
所述旋扣紋有6條,旋扣卡扣有6個。
所述彈性裙邊上周向均勻開有4~7個縱向溝槽,優選為5個。
所述旋扣帽、旋扣套管之間的旋扣結構中,將旋扣卡周向均勻地布置在旋扣套管外壁上端,在旋扣帽內壁下部周向對應地設置旋扣紋、旋扣槽。
為了降低部件加工成本,所述旋扣帽、旋扣套管之間的連方式還可以采用螺紋方式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過特有的旋扣結構和放松設計實現燃料組件上管座和導向管之間的可靠連接,同時在需要時便于遠程操作拆除。該連接件依靠機械方式連接并通過彈性防松,基本不產生塑性形變,安裝拆卸不會對連接件和上管座產生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旋扣帽結構圖
圖2為旋扣套管結構圖
圖3為在旋扣套管與導向管固定后插入上管座格板示意圖。
圖4為在旋扣套管上設置旋扣帽示意圖。
圖5為旋扣套管、旋扣帽的連接完成示意圖
圖中,1-彈性裙邊,2-旋扣卡扣,3-操作接口,4-旋扣紋,5-旋扣槽,6-導向管接口,7-上管座格板,8-導向管,9-導向管孔溝槽,10-導向管孔凸臺,11-縱向溝槽,12-半圓形凸起,13-旋扣帽,14-旋扣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未經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716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調節性雙拉鏈服裝
- 下一篇:不粘膠的三四輪加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