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線束的護線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5762.X | 申請日: | 2013-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860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3/08 | 分類號: | H02G3/08;H02G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護線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線盒,準確地說,涉及一種汽車線束的護線盒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代汽車的線束布置中,線束先依靠扎帶進行捆綁固定,然后再安裝在車身上,但是車體可能受到車體強度、周圍零部件等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在線束固定的地方設計出安裝線束的結構,從而在線束布置中出現線束之間互相干涉或懸空等狀況。特別是大線徑的線束,用扎帶進行捆綁再固定的方式,難免會與車身發生摩擦,造成磨損;且在總裝過程中,大線徑的線束時常會出現扭曲的現象,其方向很難保證,這樣的線束布置不僅不美觀,而且可靠性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的護線盒,其結構簡單,可避免線束與鈑金之間可能出現的干涉風險,且安裝的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線束的護線盒,包括呈拱形結構并與汽車底板中通道配合的護線盒本體,所述護線盒本體上設有供線束通過的過線槽,所述過線槽的上方還設有護線蓋,所述護線蓋的一端與護線盒本體的側壁鉸接,護線蓋的另一端扣合在護線盒本體的另一側壁。
優選的是,所述護線盒本體的兩端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將所述護線盒本體固定在座椅橫梁上的安裝支耳。
優選的是,所述護線盒本體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安裝插接器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用于固定插接器的鑰匙形孔。
優選的是,所述護線蓋上還設有用于安裝插接器的快插接頭。
優選的是,所述護線盒本體的側壁上還設有多個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與護線盒本體的側壁組成了供線束通過的過線卡槽。
優選的是,所述過線槽的底端設有通孔,還設有U形彈片,所述U形彈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護線盒本體底端臨近通孔的位置,另一端懸在所述通孔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護線盒,其結構簡單,裝配快捷,線束穿入過線槽并通過護線蓋將其固定住;本實用新型的護線盒,可用于固定不同規格的線束,并可以固定不同規格的插接器,使得該護線盒的集成化程度高,同時,還設置減震裝置,可降低其與車身接觸時的振動和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護線盒的主視圖。
圖2示出了圖1中護線盒的俯視圖。
圖3示出了圖1中護線盒的仰視圖。
圖4示出了圖1中U形彈片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線束的護線盒1,包括呈拱形結構的護線盒本體3,其與汽車底板的中通道配合在一起,所述護線盒本體3可以采用PP材料注塑成型,所述護線盒本體3上設有供線束通過的過線槽20,該過線槽20可以是由底板和兩個側板圍成的結構。在過線槽20的上方還設有護線蓋4,以便將過線槽20中的線束(例如車身線束)固定住。鑒于護線盒本體3的跨度較大,故可設置多個護線蓋4,間隔地設置在所述過線槽20的上方,護線蓋4與護線盒本體3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如下結構:所述護線蓋4的一端與護線盒本體3的側壁鉸接,護線蓋4的另一端扣合在護線盒本體3的另一側壁上。這樣,將線束(例如車身線束)放入過線槽20中后,翻轉護線蓋4并將其扣在護線盒本體3的側壁上,這種扣合的結構屬于現有的技術,在此不再具體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護線盒本體3與車身的固定方式還可以是如下結構:在所述護線盒本體3兩端的側壁上設有用于將所述護線盒本體3固定在座椅橫梁上的安裝支耳5。通過該安裝支耳5將護線盒本體固定在駕駛、副駕駛座椅的橫梁上,實現了護線盒的穩定安裝。
為了固定插接器,例如為了安裝后氧傳感器的插接器,可以在所述護線盒本體3的側壁設置一插接器支架8,該支架8上設有用于固定插接器的鑰匙形孔81。還可以在護線蓋4上設置一用于安裝插接器的快插接頭9。基于不同插接器自身規格的特點,不同的插接器的連接結構是不同的,其與支架8上鑰匙形孔81和快插接頭9的連接屬于現有的技術,在此不再具體說明。
為了固定上述已提到線束之外的其他線束(如安全氣囊的線束),在所述護線盒本體3的側壁上還設有多個L形支架7,所述L形支架7與護線盒本體3的側壁組成了供該線束通過的過線卡槽。該L形支架7與護線盒本體3是一體成型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57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棒推頭拉光拉拔機
- 下一篇:電梯廳外呼梯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