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3671.2 | 申請日: | 2013-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507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姚金蕊;馬舉;趙國彥;董隴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21/00 | 分類號: | 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2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能可 變形 托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支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
背景技術
錨桿及噴錨網支護是在邊坡等地面工程及巷道、采場等地下硐室施工中一種圍巖加固技術。在錨桿支護中,托盤是圍巖和鋼筋網與錨桿體相互作用的橋梁,對錨桿固定力的充分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錨桿支護質量。
隨著地下工程的增多,地下工程的埋深越來越大,此時地下工程圍巖在高應力條件下常常表現出變形大的特點?,F有錨桿極限拉伸長度小,當地下工程圍巖發生較大的變形時,錨桿往往不能適應圍巖的大變形而出現錨頭失效、錨桿拉斷等破壞,進而引發塌方、冒頂等事故?,F有的錨桿托盤由于剛度、結構設計等均難以滿足以上要求,大多數托盤在動荷載作用下容易被錨桿穿透,使支護系統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采用整塊鋼板彎折焊接形成,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它由整塊鋼板彎折成上下對稱拱狀梯形平臺后經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為橫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臺、側板和下平臺。
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中心均開設有圓形通孔。
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均為矩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由整塊鋼板彎折焊接而成,焊接后留有較大的可變形空間,變形過程中,有效吸收沖擊動荷載,為錨桿提供緩沖空間,防止錨桿被扯斷,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變形空間大、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上平臺、2-螺母、3-側板、4-下平臺、5-圓形通孔、6-錨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實施例: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由厚4.5mm普碳鋼鎮靜鋼板彎折成上下對稱拱狀梯形平臺后經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為橫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臺(1)、側板(3)和下平臺(4)。其由兩塊對稱的拱狀梯形經焊接形成,其內部的可變形空間大,有效解決托盤剛性的同時也節約了原材料。
所述上平臺1與下平臺4中心開設有圓形通孔5,孔徑18~25mm。其目的是將錨桿穿過圓形通孔后用螺母2(使用管縫式錨桿時為緊固圈)將其固定在托盤上,且圓形通孔5直徑略大于錨桿6的直徑。
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均為矩形。
所述托盤整體形狀似橫置扁空心六棱柱,具有一定的可伸縮量,可以抵抗高應力活動的沖擊,防止錨桿被拉斷。所述上平臺1、下平臺4與相連側板1夾角為135度,相連側板3間夾角為90度。所述上平臺1與下平臺4之間的高度差為30m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變形錨桿托盤在使用時,托盤下平臺4緊貼巖壁,錨桿6穿過上平臺1和下平臺4中心的圓形通孔5后插入巖壁,再由螺母2經螺紋旋緊,使錨桿6與托盤彼此緊固在一起,因空心六棱柱的結構提供了適量的彈變性能,能提供一定的支護力,防止錨桿6因沖擊動載荷發生斷裂;且因托盤的彈性壓縮可恢復特性使其能提供持續的支護力,適應巖體產生的沖擊載荷,為巖體提供一個持續和穩定的支護力,防止巖塊崩落傷人和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未經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36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