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向八車道湖底明挖暗埋隧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1838.1 | 申請日: | 2013-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450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新;劉建國;王文通;丁華興;王樹英;陽軍生;黎心海;宋程鵬;包潤平;黃夏寅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77 | 分類號: | E02D29/077;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匯智容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賢卿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向 車道 湖底 明挖暗埋 隧道 結構 | ||
1.一種雙向八車道湖底明挖暗埋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結構為包括左右兩個隧道和中間一個管廊的三跨結構;
所述的隧道結構分別在所述左右隧道的最低點設置用以抽排所述左右隧道內的消防水、沖洗水和滲透水的水泵房,所述的隧道結構分別在所述左右隧道的隧道口設置用以抽排敞口段內雨水的雨水泵房;
所述的隧道結構是主要由頂層、底層、中隔墻以及側墻圍擋而成的整體框架,其中:所述頂層包括依次相連的湖水層、防沖刷層、防水層、第一模筑鋼筋混凝土層以及防火層,所述底層包括依次相連的路面層、路面鋪裝層、第二模筑鋼筋混凝土層、防水層以及墊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層的橫向坡度范圍在1.25%-1.75%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包括頂板,所述底層包括底板;根據頂層覆蓋層高度的不同,所述的隧道結構的斷面配筋至少包括加強段和標準段;
所述加強段的頂層的覆蓋層厚度范圍在3.37m-6.6m之間,其中:所述加強段的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的厚度分別大于或等于120cm,所述側墻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cm;
所述標準段的頂層的覆蓋層厚度小于3.37m,其中:所述標準段的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的厚度分別小于或等于110cm,所述側墻的厚度小于或等于90?c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內側環向主筋和第一外側環向主筋,所述第一內側環向主筋和所述第一外側環向主筋的直徑相等;
所述第一內側環向主筋和所述第一外側環向主筋的縱向間距不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所述頂板以及所述底板還包括第二內側環向主筋和第二外側環向主筋,所述第二內側環向主筋和所述第二外側環向主筋的直徑不等;
所述第二內側環向主筋和所述第二外側環向主筋的縱向間距不等。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包括下層鋼筋,所述底板包括上層鋼筋,在所述下層鋼筋和所述上層鋼筋間設置加強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左右隧道的橫向設置抗拔樁,所述抗拔樁與所述底板剛性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樁的樁頭鋼筋伸入所述底板內并彎成90°。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和/或所述底層與所述中隔墻和/或所述側墻的拐角處分別設置用以提高所述隧道結構的整體抗剪及抗彎性能的砼加腋倒角及倒角鋼筋。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左右隧道的縱向每隔開設用以防止所述左右隧道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及溫度變化伸縮引起混凝土開裂的變形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183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設有滑動襯套的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 下一篇:一種可折疊兒童推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