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能防止拉缸的活塞環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0179.X | 申請日: | 2013-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44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洋;肖明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5/00 | 分類號: | F02F5/00;F02F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益祖 |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活塞環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柴油發動機的活塞環,具體地說是能防止拉缸的活塞環。
背景技術
現有的柴油機所配用的活塞環,特別是第一道活塞環,現在采用的梯形夾角一般為12°,活塞環工作面與缸壁間的接觸面積小。當活塞上行時,活塞環不能起到很好的布油效果;不能很好地降低活塞環與缸壁之間的摩擦,增加“拉缸”風險。因此,容易出現“拉缸”現象。“拉缸”的后果,輕則因漏氣而影響功率,重則使得缸套報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活塞環,使得活塞在運行時,活塞環不易出現“拉缸”現象。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設計目的的。
在活塞體1上加工出上氣環槽3、中氣環槽5和油環槽7;使得上氣環槽3的梯形側面11與梯形底面12之間的夾角為15°;中氣環槽5采用矩形結構;油環槽7外圈增加梯形槽,內圈采用矩形結構。把以球墨鑄鐵?KV1制成的上氣環2,加工成上側面8與底面10之間的夾角為15°,外圓工作面9鑲嵌鍍鉻,然后安裝在上氣環槽3內。
把以特種鑄鐵F14制成的中氣環4,加工成外切臺扭曲環;中氣環工作面14磷化處理后,安裝在中氣環槽5內。把以合金鑄鐵材料制成的油環6的油環工作面15鍍鉻,其余表面磷化處理后,安裝在油環槽7內。以活塞軸線為中心,把活塞銷孔軸線16與活塞軸線13按順時針方向偏置0.5-1?mm。
從活塞的受力與運動規律分析,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在工作時,作用在活塞上側壓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斷變化。不會使活塞沿氣缸壁滑動時產生橫向晃動。特別是在壓縮沖程終點和工作沖程始點附近,不會因為側壓力方向的突然改變,形成活塞對氣缸壁的劇烈撞擊。
由于將活塞銷孔軸線16與活塞軸線偏置0.6mm,所以在活塞到達上止點前,先是在氣缸內氣體壓力作用下產生偏斜,逐漸地由次推力面轉變為由主推力面貼緊氣缸壁,從而消減活塞對氣缸的拍擊,增加活塞的耐久性。降低活塞與缸壁間的碰撞,從而降低拉缸風險。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梯形夾角為15°的上氣環2,能更好的起到密封和布油、刮油的效果,降低缸套與活塞環間的磨損,降低拉缸風險,降低機油消耗,改善排放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氣環槽3、中氣環槽5和油環槽7結構示意圖。
圖2為活塞體1示意圖。
圖3為上氣環2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中氣環4結構示意圖。
圖5為油環6結構示意圖。
圖6為活塞銷孔軸線16與活塞軸線13位置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一非限定實施例加以說明。
參見圖1:3為上氣環槽,5為中氣環槽,7為油環槽,11為上氣環槽3的梯形側面,12為上氣環槽3的梯形底面。
參見圖3:2為上氣環,8為上氣環的上側面,9為上氣環的外圓工作面,10為上氣環的底面。
參見圖4:4為中氣環,14為中氣環工作面。
參見圖5:6為油環,15為油環工作面。
參見圖6:13為活塞軸線,16為活塞銷孔軸線。
本實用新型能更好地起到密封和布油、刮油的效果,降低缸套與活塞環間的磨損,降低“拉缸”風險,降低機油耗,改善排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017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