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00599.X | 申請日: | 2013-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29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永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40 | 分類號: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司筒頂出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司筒頂出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模具中的司筒頂出機構。
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塑料模具的制造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于產品上設置柱孔,針對這類產品,需要于模具的頂出機構上設置一司筒,司筒是一種用于產品上設有圓形的通孔或盲孔,而膠位又必須被頂出所采用的一種頂出配件,司筒由套筒和司筒針組成,通常套筒裝在頂出板上,司筒針裝在下固定板上。
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頂出機構的剖面示意圖,如果要在現有模具的頂出機構上安裝一司筒20,由于該機構的下固定板12上設有一頂桿孔10,且該頂桿孔10內設有一頂桿11,則司筒針202會與頂桿11相互干涉,致使司筒針202無法固定于下固定板12上,在模具開模時,由于產品14的柱孔13無法被頂出,導致產品14不能順利脫模。
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司筒頂出機構,該司筒頂出機構能夠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無法在頂桿孔一側設置司筒而使產品脫模不順的問題。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司筒頂出機構,該司筒頂出機構能夠解決上述由于無法在頂桿孔一側設置司筒而使產品脫模不順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司筒頂出機構,應用于產品上設有柱孔的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母模板、一公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上頂出板和一下頂出板,該司筒頂出機構包括:
一下固定板,該下固定板置于所述下頂出板一側,且該下固定板內設有一貫穿的頂桿孔;
一頂桿,該頂桿置于所述頂桿孔內;
一頂塊,該頂塊一端與所述頂桿相接觸,另一端設有一滑動槽;
一第一壓塊,該第一壓塊置于所述滑動槽內,該第一壓塊與所述上頂出板或者下頂出板相連;
一第二壓塊,該第二壓塊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且該第二壓塊置于所述第一壓塊一側;
一第三壓塊,該第三壓塊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且該第三壓塊與所述第二壓塊相連;
一第三壓塊,該第三壓塊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且該第三壓塊與所述第二壓塊相連;
一司筒,其置于所述第三壓塊一側,該司筒包括一套筒,該套筒一端與所述第一壓塊相接觸,另一端頂住產品的柱孔,且該套筒內設有一司筒針,該司筒針一端頂住產品,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壓塊內,且司筒針置于第二壓塊內的該端與所述第三壓塊相接觸;以及
一等高螺絲,該等高螺絲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內,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壓塊內,且等高螺絲置于第二壓塊內的該端與所述第三壓塊相接觸。
較佳的,所述頂塊內設有至少一貫穿的通孔,該通孔內設有一緊固件,該緊固件將頂塊與所述下頂出板相連接。
較佳的,所述緊固件為螺絲。
較佳的,所述頂塊呈U型。
較佳的,所述套筒與第一壓板相接觸的該端呈T型。
較佳的,所述司筒針與第三壓板相接觸的該端呈T型。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司筒頂出機構,通過于頂桿孔一側設置一滑動槽,并于該滑動槽內設置一第一壓塊、第二壓塊和第三壓塊,套筒固定于上頂出板或者下頂出板上,且司筒針設于第二壓塊內,于模具開模時,上頂出板和下頂出板由于受到頂桿的作用力向產品方向運動,致使套筒向產品方向運動并使產品被順利頂出,該司筒頂出機構實現了于頂桿孔一側設置司筒,并使產品順利脫模。
圖1繪示現有頂出機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2和圖3,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2和圖3,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司筒頂出機構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司筒頂出機構,其應用于產品100上設有柱孔101的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母模板102、一公模板103、一母模仁104、一公模仁105、一上頂出板106和一下頂出板107,于本實施例中,該司筒頂出機構包括:
一下固定板108,該下固定板108置于所述下頂出板107一側,且該下固定板108內設有一頂桿孔109;
一頂桿110,該頂桿110置于所述頂桿孔109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經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005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注塑機拉桿的抱閘機構
- 下一篇:自動鎖扣排氣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