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56091.7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90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孫井梅;楊曉杰;李檬;吳卿;席兆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宏祥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水體 生態 修復 水質 保持 方法 | ||
1.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通過太陽能電池板(1)、支撐連接裝置(3)、氣泵(4)、曝氣管(7)和布氣管(8)構成曝氣增氧系統;將太陽能不斷轉化為電能,用于曝氣機的曝氣增氧,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夠滿足植物、微生物的呼吸、降解作用,維持水中的溶解氧水平;
(2)通過強浮力載體(5)與挺水植物(2)構成生態浮床系統;挺水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篩濾、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并富集和轉化重金屬;
所述挺水植物的栽種密度為2~10株/m2;
所述強浮力載體(5)的直徑為河道斷面寬度的1/5~1/4,但一般最大不超過2米;
(3)通過填料(6)連接成串,均勻懸掛于強浮力載體(5)的下面,構成填料系統;微生物菌群、浮游植物、原生動物、微型后生動物附著、寄居在填料表面,構建具有高效快速凈化污染物的生物膜,以主要去除河道水體中的COD;填料上培養好氧反硝化菌,可在水體溶解氧較高的條件下完成脫氮過程,有效降低水中總氮濃度;通過填料與植物結合的使用,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能夠強化填料的生化降解作用;
所述填料(6)連接成串的長度在充分考慮填料所受浮力的情況下,為河道水深的1/3~1/2,但一般不超過1.2米,填料串上相鄰填料的間距為5~8cm;
所述填料(6)連接成串的密度為40~60串/m2;
(4)將太陽能曝氣增氧系統和生態浮床、填料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體式裝置,以簡化工藝,并提高水體生態修復的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去除的水中的污染物質為氮、磷或者有機碳營養元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挺水植物為具有良好水體凈化效果及景觀效果的挺水植物,為黃花鳶尾、美人蕉、蘆葦、水蔥或者香蒲;黃花鳶尾可以抑制藻類爆發、去除水中溶解性氮、磷,改善水體透明度,抑制pH值增加等;美人蕉對固體物質、膠體物質及NH4+-N有一定的沉降、攔截和吸附作用;蘆葦、水蔥和香蒲對氮磷營養物質也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填料(6)也可以選擇組合填料,該填料是以硬質的纖維絲為骨架,以絲狀纖維作為骨架中空部位的填充物,質量輕、組裝方便、掛膜面積大,以利于治理污染情況比較嚴重的河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填料(6)也可以選擇活性生物填料,此填料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了多種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著生長的微量元素,親水性好,掛膜快,氧利用效率高,比表面積大,以利于治理富營養化嚴重的河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5609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