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52438.0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9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向彪文;史春江;劉文亮;林量才;凌斌;劉幻云;余有剛;胡躍明;楊永強;張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7/00 | 分類號: | B61D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021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漏斗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漏斗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漏斗車的側墻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結構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側柱都設置在車體的外側,作為側墻主要的承力組件之一,出于對其高強度和低自重的要求,側柱皆采用大截面空心矩形管狀結構,又因側柱皆設置在車體外側,側柱之間的空間得不到利用。另外,側柱與側墻板的連接皆是通過鉚釘鉚接而成,由于鉚釘繁多,一方面側墻板本身的強度因鉚釘孔而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眾多的鉚釘頭處易產生積煤的情況,亦多增了鉚釘的重量和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車體空間利用率,便于與底架組成及端墻組成連接的漏斗車的側墻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漏斗車的側墻結構,包括:具有整體成型的上側梁(1)、一體式側墻板(2)、整體成型的下側梁(3)及下側墻(4);所述上側梁(1)與下方的所述一體式側墻板(2)鉚接;所述側墻板(2)與下方的所述整體成型的下側梁(3)鉚接;所述側墻板是墻板和側柱一體式的板柱結構,所述側柱設置在車體內側;所述下側梁(3)與下方的所述下側墻(4)鉚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側梁(1)下部設有翼邊(1a);所述翼邊(1a)與所述側墻板(2)鉚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側梁(1)為鋁合金材料的整體成型的箱形梁。
進一步地,所述側墻板(2)為包括側板(2a)、側柱(2b)及呈三角形截面且帶有翼邊的側柱(2c);所述側板(2a)靠車體的內側等間距、相間的設有只起支撐作用的三角形截面的側柱(2b)和便于與車體中大斜撐鉚接連接的側柱(2c)。
進一步地,所述下側梁(3)為鋁合金材料的整體成型的箱形梁,所述下側梁(3)上部設有與所述側墻板(2)鉚接的翼邊(3a),下部設有與所述下側墻(4)鉚接的翼邊(3b)。
進一步地,所述下側墻(4)由下側墻板(4a)與下側墻加強板(4b)焊接而成,其上部與下側梁的下翼邊(3b)鉚接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漏斗車的側墻結構,其一體式內置側柱的側墻板即避免了鉚釘孔對其本身強度的降低,又避免了因使用鉚釘而增加的重量和成本,又因側柱內置使得側柱之間的空間得以利用從而增加了車體的容積,還省去了側柱與墻板的組裝工序,車體的整體結構相對簡化,便于模塊化組裝車體,提高車體的組裝工藝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側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上側梁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側墻板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下側梁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的下側墻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與底架總成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路煤炭漏斗車的側墻結構包括:具有整體成型的上側梁1、一體式側墻板2、整體成型的下側梁3及下側墻4;上側梁1與下方的一體式側墻板2鉚接;側墻板2與下方的所述整體成型的下側梁3鉚接;側墻板是墻板和側柱一體式的板柱結構,側柱設置在車體內側;下側梁3與下方的下側墻4鉚接。
上側梁1下部設有翼邊1a;翼邊1a與側墻板2鉚接。上側梁1為鋁合金材料的整體成型的箱形梁。側墻板2包括側板2a、側柱2b及呈三角形截面且帶有翼邊的側柱2c。側板2a靠車體的內側等間距、相間的設有只起支撐作用的三角形截面的側柱2b和便于與車體中大斜撐鉚接連接的側柱2c。另外,側柱2b和側柱2c采用的是相同尺寸的三角形截面,可以共用一副模具,簡化制作工序。
下側梁3為鋁合金材料的整體成型的箱形梁,下側梁3上部設有與側墻板2鉚接的翼邊3a,下部設有與下側墻4鉚接的翼邊3b。采用鋁合金材料整體成型,結構輕便;結構緊湊,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限界;外表美觀;強度好。
下側墻4由下側墻板4a與下側墻加強板4b焊接而成,其上部與下側梁的下翼邊3b鉚接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未經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524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智能照明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Lambda干擾素突變體及聚乙二醇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