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翻頻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752125.5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545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飛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6/02 | 分類號: | H04W16/02;H04W24/02;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郭振興;彭曉玲 |
| 地址: | 350003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自動翻頻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NOKIA系統頻率優化主要是依賴于從BSC(Base?Station?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側提取的DAC&CF(Defined?Adjacent?Cell&Channel?Finder,)數據建立干擾矩陣進行頻率優化的一種優化方式,該優化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無線網絡規劃和優化的自動化程度較低,由于MS(Mobile?Station,移動臺)日常上報的測量數據僅限于鄰區內的BAlist,想要反映全網的BCCH(Broadcast?Control?Channel,廣播控制信道)頻點對某小區的干擾情況,需手動向BAlist里添加測量頻點;
(2)無線網絡規劃和優化的效率較低,如果全網需要掃頻的頻段較寬,那么掃頻時間相對較長;
(3)掃頻能力較低,每天只能收到BAlist表里面的頻點測量信息,最多32個;
(4)精確度低,由于傳統的干擾矩陣是基于小區間的C/I(Carrier/Interference,載干比)得到,由于計數器加總的原因,精確度相對較低;
(5)干擾矩陣是基于小區間的C/I得到,而且傳統的C/I建模方式中C/I與用戶感知是非線性關系;
(6)掃頻周期較長,由于采用分批手動更換測量頻點的做法,只能在一個周期內,分批進行測量。
同時,掃頻期間需要封網,外加掃頻能力低、周期較長、效率較差、自動化程度較低等缺陷,因此不適宜經常開展,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頻率優化的效率和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頻率優化效率低的缺陷,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一種自動翻頻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自動翻頻的方法,包括:執行鏈路的測量并獲取測量數據;對測量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得對FEP數據的統計,構建干擾矩陣;根據干擾矩陣制定頻率優化方案;根據頻率優化方案對頻率進行修改,對整網頻點進行頻率規劃。
優選的,對測量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得對FEP數據的統計,具體包括:根據以下公式確定FEP數據:
其中,FEPco為同頻干擾導致的幀差錯率,FEPadj為鄰頻干擾導致的幀差錯率,total_fep_co_channel為總的同頻干擾導致的幀差錯采樣點數,total_fep_adj_channel為總的鄰頻干擾導致的幀差錯采樣點數,nbr_of_samples為總的采樣點數。
優選的,根據干擾矩陣制定頻率優化方案,具體為根據干擾矩陣利用遺傳基因算法制定最優頻率優化方案,包括:
系統建模,將整個網絡作為一個種群,每個小區作為一個個體,小區的頻率分配作為個體的染色體,組成染色體的基因為可用頻率范圍;根據適應度函數計算個體適應度函數的值,并根據個體適應度函數的值剔除最差個體,在選擇最優個體后進行交叉操作和變異操作;在滿足終止條件時,停止迭代,否則繼續計算、選擇、交叉和變異操作。
優選的,適應度函數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521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干擾自動檢測的設備、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無線網絡頻率分配方法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