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湯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51441.0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5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友強;邵正榮;劉曉云;原巧玲;張朝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友強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9/08;A61P19/02;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骨質增生 中藥 湯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骨質增生是指關節軟骨的改變,主要有椎骨邊緣或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實處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或骨質疏松。因有時其增生形成狀象口唇或象鳥嘴等,故叫做唇狀突起或骨贅,一般人稱之為骨刺。骨贅的組織學檢查,完全為正常組織無任何病理改變,所以稱之為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病。骨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和中醫所稱的“骨痹”等統稱骨質增生。人類在從事生產及生活活動中,負重關節、特別是承受應力最大的部位均易發生關節軟骨損傷性變化、關節變形及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引起骨質增生癥。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頸、腰、胸椎、膝、手指、腳跟等處。骨質增生癥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增高的趨勢,近年由于電腦的普及,頸椎骨質增生癥有“年輕化”的趨勢。伴隨癥狀的出現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許多發明人及藥品企業對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治療的產品;如:抗骨增生口服液,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炎,肥大性腰椎炎),頸椎綜合癥,骨刺等療效較好,但是在患者的長期使用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劑型落后,產品質量不夠理想,劑型品種不夠豐富,適用人群范圍窄,服用不便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顯著,費用低,治愈率高,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湯劑。
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丹參30g,雞血藤20g,威靈仙10g,細辛3g,乳香10g,沒藥10g,當歸12g,川芎10g,刺五加10g,五味子10g,黃精15g,龜板10g,杜仲10g,仙茅10g,淫羊藿10g,肉桂10g,薏苡仁20g,牛膝10g,番木瓜10g,甘草10g,桑寄生10g,地龍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將上述重量的中草藥放入容器內,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3cm左右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煎煮,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第二次煎煮,水沸后15-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300ml。藥汁的服用方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50ml,20天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天,連續服用四個療程。
本發明中的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雞血藤苦、甘,溫。歸肝、腎經。功效為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威靈仙辛、咸,溫。歸膀胱經。功效為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功效為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乳香辛苦,溫。入心、肝、脾經。功效為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沒藥苦;平;歸肝、脾、心、腎經;功效為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為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溫;歸肝經;腎經。功效為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活血脈。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軟、行動遲緩、體虛羸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陰下濕癢。五味子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功效為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功效為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龜板咸甘,平。入肝、腎經。功效為滋陰,潛陽,補腎,健骨。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囟門不合。杜仲甘,溫。歸肝、腎經。功效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仙茅辛,熱;有毒。歸腎、肝、脾經。功效為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用于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痹,陽虛冷瀉。淫羊藿辛、甘,溫。歸肝、腎經。功效為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功效為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功效為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功效為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番木瓜甘,平。功效為健胃消食,滋補催乳,舒筋通絡。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效為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桑寄生苦、甘,平。歸肝、腎經。功效為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地龍咸,寒。歸肝、脾、膀胱經。功效為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上述諸藥協同具有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增強免疫力,壯骨強筋、抗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補氣養陰,舒筋通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友強,未經王友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514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