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堿性介質中磷礦石的反浮選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46184.1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64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蔣泉偉;楊小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3D1/02 | 分類號: | B03D1/02;B03B1/00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55 | 代理人: | 劉喜蓮 |
| 地址: | 222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堿性 介質 磷礦石 浮選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磷礦選礦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堿性介質中磷礦石的反浮選工藝。
背景技術
盡管該磷礦石(主要有用礦物為膠磷礦,脈石礦物為碳酸鹽)品位較高(含P2O5品位為30%%以上),但要滿足磷肥加工的要求,必須通過選礦排除一部分碳酸鹽礦物,得到合格的磷精礦產品。對于此類礦石,目前國內外工業生產中通常采用硫酸作為pH調整劑和磷酸作為磷酸鹽礦物的抑制劑在酸性介質中反浮選碳酸鹽,從而得到合格磷精礦產品。
由于該酸性介質工藝存在以下缺點:①?需要的硫酸用量大(9-11kg/t原礦),礦漿pH值低,對接觸設備、管道、儲槽等腐蝕嚴重,容易造成滲漏②由于礦漿中存在大量的含鈣化合物,在管壁很容易生成硫酸鈣結垢,從而堵塞管道,使生產不能正常進行。③回水利用困難,反浮選降鎂使用了大量的硫酸和一定的磷酸,造成酸性水過多,不能全部返回浮選系統利用,必須進行選礦廢水治理,選礦成本高。針對以上酸性介質帶來的技術經濟問題,國內有些機構采用該磷礦石用堿性介質工藝做了試驗工作,但取得的選礦技術指標較差,表現為精礦品位或收率太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法設計更為合理的堿性介質中磷礦石的反浮選工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是一種堿性介質中磷礦石的反浮選工藝,其特點是,其步驟如下:
(1)將磷礦石破碎后與工業石灰混合均勻,每噸原礦中加入5-15公斤的工業石灰,混合后進入磨礦機,加水調漿至質量濃度為30-40%的礦漿,使物料組成礦物達到單體解離后進入反浮選粗選槽,槽內礦漿呈堿性,加入用量為0.1-0.8?kg/t原礦的反浮選捕收劑C5-9皂(碳鏈長度為5至9的氧化石蠟皂)進行調漿,調漿后,充氣,進行反浮選粗選,得到主要含有碳酸鹽脈石礦物的粗選泡沫和一部分粗選磷精礦產品;
(2)粗選泡沫進入反浮選精選槽,向其中加入用量為0.5-4?kg/t原礦的反浮選pH調整劑工業石灰和用量為0.01-1kg/t原礦的反浮選捕收劑C5-9皂進行調漿,調漿后,充氣,反浮選精選,所得泡沫產品為尾礦,排出堆放;所得槽內產品為另一部分磷精礦,與步驟(1)的粗選磷精礦產品合并,經濃縮、過濾、干燥即得最終磷精礦。
本發明所述的堿性介質中磷礦石的反浮選工藝中,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
1、步驟(1)中:調漿時間為0.5-6分鐘;反浮選粗選的浮選時間為2-15分鐘。
2、步驟(2)中:調漿時間為0.5-6分鐘;反浮選精選的浮選時間為1-8分鐘。
3、步驟(1)中:磷礦石破碎至細度為-200目占50-65%。
4、步驟(1)或(2)中:反浮選是在攪拌強度較小的浮選槽內進行的,浮選機攪拌葉輪的線速度為?2.0-5.0米/秒。
5、步驟(1)或(2)中,工業石灰的含活性氧化鈣32%。
6、步驟(1)中,加水調漿至礦漿的pH值為8-1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工藝具有以下優點:
(1)用堿性介質流程代替酸性介質流程,從根本上克服了因酸性而帶來的設備、儲槽的腐蝕,管道結垢而堵塞,酸性水治理等問題,同時工業石灰來源廣,價格低。
(2)充分利用了該礦石中碳酸鹽礦物比磷酸鹽礦物易磨的特點,在原礦粗磨后得到的產品中細粒級主要為碳酸鹽礦物,因此磨礦細度可以為-200目50-65%左右,而酸性介質流程一般磨礦細度為70%以上,從而節約了磨礦成本,并減輕浮選精礦后處理中因細粒而堵塞的問題。
(3)藥劑種類少,來源廣,選礦成本低,易于采購和使用、管理等。酸性介質流程中需加大量的硫酸和磷酸及氧化石蠟皂,而本發明僅用工業石灰和C5-9皂兩種藥劑,生產成本低,并且易于實現加藥用量控制和調節。
(4)選礦廢水可以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堿性介質反浮選工藝產生的精礦、尾礦廢水,對設備和管道腐蝕較輕,可以返回反浮選系統進行循環利用,不象酸性介質反浮選工藝,產生的酸性水過多,不能全部返回系統利用,需要治理等困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未經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461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頭部穿戴式顯示系統
- 下一篇:一種應用于空間可展結構的無磁自鎖定新型鉸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