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及其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45255.6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910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景為平;張文文;景一歐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吳靜安 |
| 地址: | 226019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醫療 紗布 rfid 標簽 及其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RFID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及其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2008年的“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報告指出,異物遺忘在患者體內的發生概率為外科手術5500件中發生1件,開腹手術1000~1500件中發生1件。由于吸收了血液的紗布很難辨認,因此忘在患者體內最多的是醫用紗布。基于RFID技術的標簽應用到醫用紗布上能夠準確快速管理術前術后的醫用紗布。
傳統的標簽由天線、射頻前端部分、數字控制器、EEPROM存儲器組成標簽的識別是靠閱讀器讀取存在它內部EEPROM存儲器中的一個固定的序列號(UID)。但是EEPROM存儲器占據標簽芯片的面積大部分,還要考慮它與數字控制部分接口時序問題,功耗峰值較大,識別距離受限,而且設計開發時間很長,需要專門測試它的功能,增加設計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芯片功耗更低、面積更小、識別距離更遠、識別速度更快、芯片壽命更長、成本更低的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及其識別方法,具體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包括:
標簽序列號設置,標簽通過ISO/IEC15693標準設定醫療紗布上標簽的序列號,序列號包括固定編碼部分和隨機編碼部分,序列號中的固定編碼部分的字節數為M,隨機編碼部分的字節數為N,設定M與N之和為不大于6的自然數;
標簽序列號檢測,通過序列號中的固定編碼部分區分出不同種類標簽;通過識別標簽內部產生的所述隨機編碼區分各個標簽。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標簽序列號檢測中,閱讀器接受處于預處理狀態的標簽的射頻數據后,向標簽發送操作指令,使接收到檢測指令的標簽進行對應的操作。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檢測指令,用于令接收到檢測指令的標簽進行防沖突處理;
等待指令,用于令接收到等待指令的標簽進入待喚醒狀態,直至標簽序列號的隨機編碼部分初始化。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防沖突處理包括如下步驟:
1)標簽對序列號的flag位進行校驗;
2)標簽通過CRC檢測接受到的射頻數據是否完整;
3)標簽將射頻數據生成的序列號與預先設定的序列號進行校驗,若序列號一致,則通過閱讀器向所述標簽發送等待指令;否則閱讀器將所述標簽標記回預處理狀態。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防沖突處理采用單時隙或16時隙兩種信號響應方式,
單時隙相應,忽略響應的時隙;
16時隙相應,通過相對應序列號的高四位值來確定響應的時隙。
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標簽為ISO/IEC15693標準中的規定標簽,隨機編碼部分的位數N取2,固定編碼部分的位數M取1。
如所述用于醫療紗布的RFID標簽的識別方法提供一種RFID標簽,包括
天線,用于與閱讀器間的射頻數據的交互;
模擬前端接口電路,以天線接收到的射頻數據作為輸入信號,并進行模擬解調輸出數字信號;同時接收數字控制電路響應的數字信號進行模擬調制,并通過天線輸出模擬信號;
數字邏輯控制電路,接收模擬前端接口電路輸出的數字信號,并進行分析操作,輸出數字信號至模擬前端接口電路,形成閉環反饋;
隨機數產生模塊,用于向模擬前端接口電路或數字邏輯控制電路輸出對應的隨機模擬或數字信號。
所述RFID標簽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隨機數產生模塊為噪聲采樣電路,所述噪聲采樣電路與模擬前端接口電路通信連接。
所述RFID標簽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噪聲采樣電路通過一信號放大電路與模擬前端接口電路的AD轉換單元連接。
所述RFID標簽的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隨機數產生模塊為偽隨機數列發生器與數字邏輯控制電路中的計數器通信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大學,未經南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452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