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小型汽油機渦輪增壓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43386.0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534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唐云冰;何進;包曉虹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環能渦輪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37/00 | 分類號: | F02B37/00;F01D25/1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錢鎖方 |
| 地址: | 213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 汽油機 渦輪 增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渦輪增壓器領域,具體是一種小型汽油機渦輪增壓器。?
背景技術
發動機采用渦輪增壓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功率、減少排氣污染、改善經濟性能,渦輪增壓器是內燃機最主要的技術發展方向之一。因此,近年來渦輪增壓器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目前,全世界商用車(載重卡車、大型客車)90%以上配置增壓器,乘用車約有10%采用了增壓器,發展方向是100%采用。目前全世界渦輪增壓器的以10%以上的比率遞增,而國內以30%左右的比率遞增。特別是小型汽油機,渦輪增壓器市場需求巨大,前景廣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效率高、成本低廉的小型汽油機渦輪增壓器。?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小型汽油機渦輪增壓器,它包括渦殼、渦輪轉子、中間體、軸承、定位銷、壓輪以及壓殼,渦殼套設在渦輪轉子上與中間體一端連接,壓殼套設在壓輪上與中間體的另一端連接,軸承配合在渦輪轉子與中間體之間通過定位銷進行定位,所述的軸承為浮動軸承,浮動軸承一端抵住渦輪轉子中渦輪的端面,另一端通過軸封抵住壓輪的端面,浮動軸承的端面上設有油槽、平面以及油楔面,所述的油楔面周向為斜面。?
所述的浮動軸承周面上設有左端徑向油槽、左軸向油槽、中間軸向油槽、右軸向油槽以及右端徑向油槽,中間體上設有軸向進油路、左徑向進油路及右徑向進油路,左徑向進油路的出口通向左端徑向油槽,右徑向進油路的出口通?向右端徑向油槽,軸向進油路與左軸向油槽、中間軸向油槽、右軸向油槽連通。?
所述的中間體的渦端為將隔熱罩與中間殼體設為一體。?
所述的中間體的壓端為將壓端蓋板與中間殼體設為一體。?
所述的壓輪端部設為子彈頭形狀。?
本發明的優點是減少了增壓器零件的數目,簡化了結構,縮短了轉子長度及增壓器長度,降低了增壓器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浮動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浮動軸承的側視圖;?
圖4為圖3的局部視圖;?
圖5為圖3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如圖4所示,小型渦輪增壓器它包括渦殼8、壓殼9、渦輪1和壓輪2,渦輪與轉軸組成渦輪轉子,渦輪1與壓輪2之間通過轉軸3以及中間體4連接,所述的轉軸3設有浮動軸承5,浮動軸承5通過定位銷7固定在中間體4上,浮動軸承5一端抵住渦輪1的端面,另一端通過軸封6抵住壓輪2的端面,浮動軸承5的端面上設有油槽5a、平面5b以及油楔面5c,所述的油楔面5c周向為斜面,徑向為外緣高于內緣的斜面,通過機芯中只有一個浮動軸承5,且在轉子轉動過程中浮動軸承無法轉動,浮動軸承在內外形成兩層油膜,浮動軸承的端面作為止推軸承一部分,轉子在高速旋轉時軸承端面將受到一定軸向力,并產生摩擦。?
如圖5所示,浮動軸承端面上設有油槽、平面以及油楔面,一般設有八個油楔面和油槽,油楔面呈扇形,周向上油楔面為斜面,該斜面如圖5的斜面a,油楔面的徑向上由內向外設為高起的斜面,即為油楔面徑向的外緣比內緣高;平面也呈扇形,周向上油楔面為斜面,徑向上由內向外設為高起的斜面,即為油楔面徑向的外緣比內緣高;浮動軸承油楔面與平面均呈扇形直徑方向均為有變化的斜面,扇形油楔面油膜承載面積大、油膜路徑長,比現有技術的平行油楔面承載力提高60%,這樣就滿足了機芯結構中將浮動軸承的端面作為止推軸承來承載軸向力的需求,從而實現機芯結構的簡單、緊湊化、成本的低廉化。?
如圖5所示,浮動軸承5周面上設有左端徑向油槽5A、左軸向油槽5C、中間軸向油槽5E、右軸向油槽5D以及右端徑向油槽5B,中間體上設有軸向進油路C、左徑向進油路A及右徑向進油路B,左徑向進油路A的出口通向左端徑向油槽5A,右徑向進油路B的出口通向右端徑向油槽5B,軸向進油路C與左軸向油槽5C、中間軸向油槽5E、右軸向油槽5D連通,左端徑向油槽與右端徑向油槽內均設有徑向進油孔D,能同時實現徑向進油與軸向進油,使浮動軸承內壁與外周面上形成內外兩層油膜,減小了油膜振動,提高了轉子的運轉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環能渦輪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州環能渦輪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433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腦電采集傳送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動力電池組加熱系統及具有其的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