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測縫洞型碳酸鹽巖酸蝕蚓孔寬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39801.5 | 申請日: | 2013-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923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明;劉作磊;趙金洲;張烈輝;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輔君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楊海燕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測 縫洞型 碳酸鹽 巖酸蝕蚓孔 寬度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開發過程中酸蝕蚓孔寬度的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酸化(酸壓)是提高碳酸鹽巖產量和最終采收率的一種有效措施,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得到了充分證明。
碳酸鹽巖儲層不僅容易產生裂縫,而且溶洞也發育的非常普遍。酸化(酸壓)過程中,酸液與裂縫壁面的碳酸鹽巖反應,同時也將發生酸液濾失。裂縫—溶洞型儲層的流體濾失與普通均質儲層的濾失存在明顯的差異。均質儲層濾失主要由基質和流體性能參數確定,而縫洞型儲層濾失受裂縫和溶洞控制。由于在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藏進行酸化(酸壓)改造過程中,巖體內部裂縫寬度的變化直接影響酸化(酸壓)工藝,目前亟需一種簡單可靠的縫洞型碳酸鹽巖酸蝕蚓孔寬度預測技術,為改造工藝提供數據支持,從而更加有效地指導碳酸鹽巖儲層酸化(酸壓)技術措施決策和優化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測縫洞型碳酸鹽巖酸蝕蚓孔寬度的方法,該方法原理可靠,操作簡便,通過推導縫洞型碳酸鹽巖酸液流量與酸蝕蚓孔寬度的關系式,可預測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酸液濾失過程中的酸蝕蚓孔寬度,為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開發工藝參數的優化提供科學依據,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為達到以上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基于實驗物理過程建立數學模型,根據壓裂液濾失理論和酸巖反應原理(李穎川,采油工程[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結合流量變化與酸液濾失前后裂縫寬度,推導出縫洞型碳酸鹽巖酸液流量與酸蝕蚓孔寬度的關系。
滲透率和孔隙度的關系(李穎川,采油工程[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n條裂縫的孔隙度:
結合式①、式②和式③,得:
根據達西定律(何更生,油層物理[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未經西南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398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