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催化水解氰化氫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39576.5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76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田森林;何貞泉;寧平;谷俊杰;關清卿;袁信;閆林霞;趙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3/755 | 分類號: | B01J23/755;B01J23/72;B01J23/26;B01J29/00;B01D53/86;B01D53/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 水解 氰化氫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催化水解氰化氫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屬于工業廢氣凈化領域。
背景技術
氰化氫(HCN)為劇毒物質,是工業廢氣中最典型的非常規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HCN常見于化學加工以及工礦業的生產過程,生產實踐中HCN主要來源于煤的氣化,液化,焦化及熱解工藝以及PAN碳纖維的高溫炭化處理過程等,HCN的危害一方面在于它的劇毒性,一般人們在含HCN濃度為20ppm的空氣中暴露數小時即可引起中毒,而對人的致死量也僅為1mg/kg體重,另一方面,HCN的存在還影響工業生產,在各種氣體物流中,HCN和O2的同時存在會產生腐蝕性的NOX,它和HCN都會導致設備的腐蝕,此外,對于合成氣工藝而言,氰化氫還是潛在的催化劑毒物,發明人認為能從合成氣中有效去除HCN對于保護下游催化劑,減少生產成本將是極為有利的。因此,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提高生產實踐的工藝的角度而言,研發高效先進的HCN凈化催化劑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傳統的HCN凈化技術可分為濕法和干法兩大類。濕法以吸收法為主,該方法要點是將含HCN的廢氣通入堿液,HCN被吸收后轉化為CN-,然后對其中的CN-處理后,轉化為無毒無害的物質,再進行排放,中國專利CN86104274A,CN101730574A,以及美國專利4505881介紹了幾種采用堿液來除去HCN的方法,專利CN102149638A則介紹了使用有機試劑與HCN形成共價鍵去除乙二腈中HCN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技術成熟,應用廣泛,但是都避免不了費用高、容易導致二次污染的問題。干法的種類則相對較多,包括吸附法、燃燒法、催化燃燒法等。傳統的吸附法常以比表面積大的材料,如活性炭,作為吸附介質,通過物理與化學吸附除去HCN。吸附法對HCN脫除較為徹底,并且通過再生還可循環使用,但是吸附介質吸附量有限,需要頻繁再生更換。燃燒法是針對生產實踐中的尾氣多來源于高溫過程的特點而開發的,預熱溫度高和氮氧化物限制了這種技術的推廣。中國專利CN1404904A,CN1404900A介紹了使用貴金屬鉑銠脫除HCN的方法,該法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溫度和能耗,然而貴金屬鉑的使用量比重太大(一般占到催化劑總重量的90%以上),導致成本高昂。催化燃燒法是對直接燃燒法的進一步改進。中國專利CN1416950A和CN1462652A介紹了使用催化劑,催化燃燒HCN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但它包括了催化劑易受污染和使用條件嚴格等缺點。
近年來,作為新興研究的催化水解技術由于其條件相對溫和,性價比高,越來越多地受到企業和研究人員的重視。HCN催化水解的技術原理是安氏法等工業催化合成HCN的逆反應,即:HCN+H2O→NH3+CO。廢氣中的HCN在催化劑活性組分作用下可與水反應分解為NH3和CO等低毒或易于后續處理的物質。實際上,催化水解HCN的技術由來已久。早在1952年,J.D.F?Marsh就研究比較了400℃下不同氧化催化劑對HCN的催化水解。日本專利申請第53-5065號公開了一種處理HCN廢氣的兩步法。其水解催化劑優選活性氧化鋁為載體,以過渡金屬為活性組分,產物為NH3和CO。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395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