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36951.0 | 申請日: | 2013-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614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趙俊彥;任崇巍;譚韌斯;張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京天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15/12 | 分類號: | B61D1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匯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張淑賢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觸 懸掛 狀態 監測 系統 | ||
1.一種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車,在所述承載車上設置有:
一維激光測距儀,用于對接觸網的支柱進行定位;
腕臂成像單元,用于對接觸網的腕壁進行成像;
吊柱座成像單元,用于對接觸網的吊柱座進行成像;
桿號成像單元,用于對接觸網支柱的桿號進行成像;
接觸線及吊弦成像單元,用于對接觸線及接觸網的吊弦進行成像;
主機,分別與所述的一維激光測距儀、腕臂成像單元、吊柱座成像單元、桿號成像單元、接觸線及吊弦成像單元連接,用于對各裝置測量的信息進行接收并顯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維激光測距儀為兩組,一組設置于承載車駕駛室頂部的前部,另一組設置于承載車駕駛室頂部的后部;
所述腕臂成像單元為由多個相機組成的相機陣列,并且設置于兩組一維激光測距儀之間;
所述桿號成像單元為兩組,分別設置于腕臂成像單元的兩側;
所述吊柱座成像單元為兩組,分別設置于腕臂成像單元與兩組一維激光測距儀之間;
所述接觸線及吊弦成像單元為兩組,分別設置于承載車駕駛室頂部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每組一維激光測距儀均包括兩個沿承載車寬度方向并列設置的一維激光測距儀。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成像單元包括第一相機陣列和第二相機陣列,其中第一相機陣列的相機鏡頭方向朝向承載車的前斜上方,第二相機陣列的相機鏡頭朝向承載車的后斜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機陣列包括沿承載車寬度方向并排設置的相機組一、相機組二和相機組三,所述相機組一、相機組二和相機組三分別包括前后設置的兩個相機,且同一相機組中的相機鏡頭朝向相同,所述相機組一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均為承載車的右前斜上方,所述相機組二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均為承載車的正前斜上方上,所述相機組三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均為承載車的左前斜上方;
所述第二相機陣列包括沿承載車寬度方向并排設置的相機組三、相機組四和相機組五,所述相機組三、相機組四和相機組五分別包括前后設置的兩個相機,且同一相機組中的相機鏡頭朝向相同,所述相機組三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為承載車的右后斜上方,所述相機組四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為承載車的正后斜上方,所述相機組五中的兩個相機的機相鏡頭朝向為承載車的左后斜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桿號成像單元分別包括前后設置的兩個相機,一個相機的相機鏡頭朝向為承載車的斜前方,一個相機的相機鏡頭朝向為承載車的斜后方。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每組接觸線及吊弦成像單元分別包括沿承載車寬度方向并排設置的兩個相機。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成像單元、吊柱座成像單元、桿號成像單元及接觸線及吊弦成像單元中的相機均為2900萬像素以上的工業相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京天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京天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3695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屬圓形卷材運輸車
- 下一篇:一種鐵路運輸小汽車的專用車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