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34805.4 | 申請日: | 2013-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4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維紅;趙英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8 | 分類號: | G01N3/08;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八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任洪成 |
| 地址: | 116622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因素 耦合 作用 混凝土 耐久性 研究 實驗 加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屬于腐蝕環境、持續荷載與干濕循環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相關技術問題的研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自20?世紀中葉,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逐漸暴露出耐久性問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室內快速劣化試驗來模擬及對比分析來研究實際環境中混凝土結構的腐蝕規律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做法。隨著人們對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問題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相關試驗與研究也逐漸從材料層次過渡到構件和結構層次,從考慮單一因素作用過渡到多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其中,在考慮持荷構件的應力因素時,由于試驗環境的腐蝕性和多變性、混凝土徐變、加載桿件的應力松弛及試驗設備容量的限制等影響,給持荷試件的加載及其控制帶來了困難。
發明內容????鑒于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由左右對稱的兩部分結構組成,每部分的具體結構為:鋼筋拉桿依次穿過擰緊螺栓、壓力環、應變片、上槽鋼、上輥軸、混凝土試件、下輥軸以及下槽鋼,壓力環下貼一個應變片,應變片與應變儀相連接,上槽鋼上設有擰緊螺栓和壓力環,壓力環位于擰緊螺栓下,上槽鋼與上輥軸接觸,上輥軸與混凝土試件上部接觸,混凝土試件下部與下輥軸接觸,下輥軸下設有下槽鋼。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其有益效果是:原理簡明,體積小,能用于批量試驗研究;可將試件和加載裝置一起置于凍融、碳化等儀器的試驗箱,實現多因素損傷研究;四個螺桿及壓力環對稱布置,通過擰緊螺栓控制輥軸可同步施加荷載,保證了兩側力的平衡;可定量施加試驗所需荷載,操作簡單,精度準確;加載裝置各部件全采用優質鋼制作,并涂刷環氧樹脂可防止鹽溶液等有害離子的腐蝕。
附圖說明
圖1是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的結構圖。
圖1附圖標記如下:1、擰緊螺栓,2、壓力環,3、上輥軸,4、混凝土試件,5、鋼筋拉桿,6、上槽鋼,7、下輥軸,8、下槽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圖1出示的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的結構圖做具體如下說明:由由左右對稱的兩部分結構組成,每部分的具體結構為:鋼筋拉桿5依次穿過擰緊螺栓1、壓力環2、應變片、上槽鋼6、上輥軸3、混凝土試件4、下輥軸7以及下槽鋼8,壓力環2下貼一個應變片,應變片與應變儀相連接,上槽鋼6上設有擰緊螺栓1和壓力環2,壓力環2位于擰緊螺栓1下,上槽鋼6與上輥軸3接觸,上輥軸3與混凝土試件4上部接觸,混凝土試件4下部與下輥軸7接觸,下輥軸7下設有下槽鋼8。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實驗加載裝置的使用方法:試件為四分點加載,通過擰緊螺栓對混凝土試件施加荷載,在每個鋼筋拉桿的加載端都有一個壓力環,試驗時在壓力環下貼一個應變片,應變片與應變儀相連接,荷載的大小通過壓力環來控制;壓力環在使用前先進行標定,得到每個壓力環的荷載—應變關系式;施加荷載時根據試件上要施加的荷載大小,由其荷載一應變關系確定每個壓力環需要的應變大小,然后由應變儀上的讀數控制;進行腐蝕環境、持續荷載與干濕循環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試驗研究時是把加載的試件連同加載裝置一起置于盛有模擬腐蝕環境溶液的鐵箱中,然后按照干濕循環的試驗規程進行多因素耦合試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大學,未經大連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348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