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34003.3 | 申請日: | 2013-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557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濤;楊華春;石雅義;葉炳賢;楊潔;劉海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17/02 | 分類號: | C07F1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性 二茂鐵基 乙基 二甲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手性二茂鐵類雙膦配體是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中的重要配體,它已廣泛應用于工業上的不對稱氫化。(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是這類手性配體的一個關鍵中間體,也是國內外手性配體領域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
關于(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合成的關鍵點,在于其手性中心的構建。現有技術的方法中,都是以手性拆分的方法得到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手性中心,其收率非常低,操作過程復雜;或者用非常昂貴的另一個手性配體及催化劑來不對稱氫化羰基,得到其手性中心。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采用廉價易得的手性配體來得到其手性中心,具有條件溫和,收率高,ee值高,反應時間短等特點。并且(R)-1-二茂鐵基乙醇經“一鍋法”以較高的收率直接得到(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
為解決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其制備步驟依次包括:
步驟一、以乙酰二茂鐵為原料,在手性配體的存在下,與還原劑在-10℃~30℃下反應,生成(R)-1-二茂鐵基乙醇;
步驟二、步驟一中得到的(R)-1-二茂鐵基乙醇,在無溶劑條件下,加入堿和催化劑,在0℃~30℃與醋酸酐反應2~10h后,然后加入質量分數為30%~50%的二甲胺水溶液和溶劑,繼續反應2~15h,得到(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該步驟的酯化及胺化反應,中間無需提純分離等操作,“一鍋法”反應得到(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
其工藝路線如下所示:
本發明無需拆分,反應溫和,收率高,ee值高,反應時間短,操作過程簡單,各原料和試劑也廉價易得,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
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所述步驟一中,手性配體為TarB-X,其中X=H、NO2、Cl、F或CF3。
優選的,所述步驟二中,所述步驟一中,還原劑為硼氫化鈉、硼氫化鉀或硼氫化鋰。
優選的,所述步驟二中,堿為吡啶、三乙胺或二異丙基乙基胺。
優選的,所述步驟二中,催化劑為四丁基溴化銨(TBAB)、四丁基碘化銨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
優選的,該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其制備步驟依次包括:
步驟一、將乙酰二茂鐵和TarB-X的四氫呋喃溶液加入三口燒瓶中,冰浴至0℃攪拌15min,加入硼氫化物,室溫下攪拌2h,然后將反應液轉入燒杯中,緩慢加入濃度為1mol/L的鹽酸淬滅反應,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將pH值調節至12,并繼續攪拌30min,靜置分液,水相用烷烴萃取,合并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水溶液洗滌,然后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旋蒸除去溶劑,得無色液體,即為(R)-1-二茂鐵基乙醇;
步驟二、將步驟一得到的(R)-1-二茂鐵基乙醇加入另一個三口燒瓶中,并加入醋酸酐、堿、催化劑和二氯甲烷,于30℃下攪拌反應2h,減壓蒸去溶劑,加入甲醇,冰浴降溫,緩慢滴加二甲胺水溶液,升至室溫反應10h,加入水淬滅反應,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減壓除去溶劑,得N,N-二甲氨基乙基二茂鐵。
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用于萃取的烷烴為正己烷或戊烷。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公開了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以乙酰二茂鐵為原料,經手性還原劑不對稱還原得到R構型的二茂鐵基乙醇,再經酯化、胺化“一鍋法”得到光學純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該方法無需拆分,大大提高了(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合成收率,并且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光學純度高等特點,提高了以(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為關鍵中間體的二茂鐵雙膦配體的合成收率,降低其生產成本,適用于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一種手性的(R)-1-二茂鐵基乙基二甲胺的制備工藝實施例1,其制備步驟依次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3400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