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控制管路出口摻加速凝劑用注液閥及注液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721065.0 | 申請日: | 2013-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19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剛;張心峰;廉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中礦大貝克福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00 | 分類號: | F16K1/00;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8 江蘇省徐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 管路 出口 加速 凝劑用注液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液閥及注液方法,特別是一種控制管路出口摻加速凝劑用注液閥及注液方法。
背景技術
管路出口摻加速凝劑用注液閥是管道末端出口摻加速凝劑用注液閥,主要解決煤礦膏體輸送管道系統(tǒng)中的膏體速凝易堵管現(xiàn)象。
現(xiàn)有煤礦充填膏體的添加速凝劑方式:煤礦開采膏體充填工作時,往攪拌機里添加速凝劑和其他原料攪拌,然后通過充填輸送管道到煤礦采空區(qū)。這種方法充填作業(yè)時間受速凝劑的凝固時間限制,超時即易發(fā)生堵管。疏通輸送管道工序麻煩復雜,?嚴重制約膏體充填采煤效率的提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wěn)定的一種控制管路出口摻加速凝劑用注液閥及注液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式實現(xiàn)的:摻加速凝劑包括注液閥和注液方法;
所述的注液閥包括:法蘭、套筒、彈簧、活塞、軸、連接塊、接頭和觀察軸;法蘭與套筒的一端螺紋連接,套筒的另一端與連接塊、U型銷連接,在套筒的一側連接有接頭,接頭的中心有通孔,并與套筒側壁上的通孔相貫通,接頭的另一端與泵站相連;在套筒內順序連接有彈簧、活塞和軸,活塞安裝在軸上,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法蘭和軸搭接,軸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另一端的孔上,在法蘭中心連接有觀察軸,觀察軸穿過法蘭中心。
所述的注液方法:注液閥與管道焊接;泵站加壓,速凝劑從泵站通過接頭,速凝劑充滿閥體,通過泵站的壓力,頂起活塞,伴隨著活塞的頂起,軸頂起,套筒底部孔開啟,速凝劑通過套筒底部孔打入管道中,活塞頂起到一定程度,軸與法蘭接觸,形成機械限位;當工作結束時,泵站停止加壓,注液閥通過彈簧自身的彈性力使軸下降,堵住套筒底部孔,密封注液閥。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泵站加壓,速凝劑從泵站通過接頭,速凝劑充滿閥體,通過泵站的壓力,頂起活塞,伴隨著活塞的頂起,軸頂起,套筒底部孔開啟,速凝劑通過套筒底部孔打入管道中。使用本發(fā)明專利,可以不需要單獨設立凝固班,同時大大縮短了凝固時間,從之前的幾小時,縮短至30分鐘,達到了本發(fā)明的目的。
優(yōu)點: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工作穩(wěn)定可靠,使用壽命長。凝固時間從之前的幾小時縮短至30分鐘即可達到凝固效果,大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注液閥與管道的安裝圖。
圖中,?1、法蘭;2、套筒;3、彈簧;4、活塞;5、軸;6、連接塊;7、接頭;8、觀察軸。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摻加速凝劑包括注液閥和注液方法;所述的注液閥包括:法蘭1、套筒2、彈簧3、活塞4、軸5、連接塊6、接頭7和觀察軸8;法蘭1與套筒2的一端螺紋連接,套筒2的另一端與連接塊6、U型銷連接,在套筒2的一側連接有接頭7,接頭7的中心有通孔,并與套筒2側壁上的通孔相貫通,接頭7的另一端與泵站相連;在套筒2內順序連接有彈簧3、活塞4和軸5,活塞4安裝在軸5上,彈簧3的兩端分別與法蘭1和軸5搭接,軸5的另一端位于套筒2另一端的孔上,在法蘭1中心連接有觀察軸8,觀察軸8穿過法蘭1中心。
所述的注液方法:注液閥與管道焊接。泵站加壓,速凝劑從泵站通過接頭7進入閥體,速凝劑充滿閥體,通過泵站的壓力,頂起活塞4,伴隨著活塞4的頂起,軸5頂起,套筒2底部孔開啟,速凝劑通過套筒2底部孔打入管道中,活塞4頂起到一定程度,軸5與法蘭1接觸,形成機械限位。當工作結束時,泵站停止加壓,注液閥通過彈簧3自身的力使軸5下降,從而堵住套筒2底部孔,起到密封注液閥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中礦大貝克福爾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徐州中礦大貝克福爾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210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