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內自動切斷澆口的金屬壓鑄模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719108.1 | 申請日: | 2013-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07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7 |
| 發明(設計)人: | 牟維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牟維軍 |
| 主分類號: | B22D17/22 | 分類號: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404155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切斷 澆口 金屬 壓鑄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金屬壓鑄成型,是模內自動切斷澆口的金屬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金屬壓鑄模具的澆注系統是指熔體從壓鑄機的噴射沖頭開始到型腔為止的流動通道。對其要求是:將熔體平穩地引入型腔,使之按要求填充型腔;使型腔的氣體順利排出;在熔體填充型腔和凝固的過程中,能充分地把壓力傳到型腔各部位,以獲得組織致密、外形清晰、尺寸穩定的壓鑄件。可見,金屬壓鑄模具澆注系統設計的重要性。澆注系統的設計正確與否是壓鑄成型能否順利進行,能否得到高質量壓鑄件的關鍵。澆注系統的組成根據壓鑄模的結構不同,澆注系統的組成也有所不同,但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及冷料井四個部分所組成。在澆注系統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澆口。目前,在金屬壓鑄模具的設計上通常采用的澆口有如下結構形式:(1)直接澆口:又稱主流道型澆口,其特點是:熔體通過主流道直接進入型腔,它流程短,進料快,流動阻力小,傳遞壓力好,保壓補縮作用強,有利于排氣和消除熔接痕。同時澆注系統耗料少,模具結構簡單而緊湊,制造方便,但是去除澆口不便,制品上有明顯的澆口痕跡,澆口部位熱量集中,型腔封口遲,內應力大,易產生氣孔和縮孔。(2)輪輻式澆口:它是將整個圓周進料改成幾個小段圓弧形進料,去除澆口方便,且澆注系統凝料少,但制品容易產生熔接痕,從而影響了制品強度與外觀。(3)爪形澆口:它是輪輻式澆口的變異,主要用于高管形或同軸度要求較高,且孔徑較小的制品成型。因為澆口尺寸較小,去除澆口方便,但制品容易產生熔接痕。(4)側澆口:又稱邊緣澆口,它開設在模具的分型面上,從制品側面邊緣進料。它能方便調整澆口尺寸,控制剪切速率和澆口封閉時間。但是壓力損失大,保壓補縮作用比直接澆口小,排氣不便,易產生熔接痕、縮孔及氣孔等缺陷。(5)扇形澆口:它常用來成型寬度較大的薄片狀鑄件,它流程短,效果好,但由于澆口尺寸大,鑄件去除余料不便,鑄件外留有較大痕跡。為了避免壓鑄件產生熔接痕,在充填過程中料流間的熔接存在,以保證鑄件的強度,防止料流將型芯或嵌件擠壓變形,同時還要達到剪切澆口方便的問題。本人結合多年設計制造經驗,特提供如下一種壓鑄成型模具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提供模具內自動切斷澆口的金屬壓鑄模具,該模為了達到自動在模具內切斷鑄件與澆注系統的目的,因此模具定模一方采用三板式結構,在模具定模一方的定模座板上設置井式主流道套(22),分流道設置在定模板后面,然后在定模板后面設置與鑄件連通的澆口,為了達到澆口與鑄件切斷的目的,于是在井式主澆道套(22)上設置了拉斷澆口的拉料針(21)。該模為了澆注系統切斷后,自動脫出模外的目的,于是設置了第一拉桿(7),以便在開模時第一拉桿(7)帶動流道板把澆注系統的余料推出模外。為了流道板和型腔板的活動靈活可靠,該模在模具定模一方設置了四條導柱來保證流道板和型腔板的導向作用。由于澆注系統周邊熱量集中,該模在型腔板和定模仁上分別設置了供冷卻水通過的循環冷卻水路。為了剪切澆口的動作牢固可靠,該模澆口直徑設計為0.5mm,并設有35°的斜度。為了保證型腔板的靈活動作,該模在模具型腔板上設置了四條彈簧,以便增大型腔板的動作靈活度。為了保證動模和定模的開模和合模的精準度,該模在模具動模一方設置了四條導柱。綜上所述,該模動作牢固可靠,有益于金屬壓鑄模具在澆注成型時自動剪切澆口,有利于鑄件外觀質量,有益于模具的自動化程度,有利于減小工人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模內自動切斷澆口的金屬壓鑄模具,解決了常規金屬壓鑄模具澆注系統凝料與鑄件一道脫出模外時,在模外切斷時工人勞動強度大,制品與澆口切除后留有明顯痕跡的問題。解決了常規金屬壓鑄模具,壓力損失大,保壓補縮作用小,排氣不便,易產生熔接痕、縮孔及氣孔的問題。解決了常規金屬壓鑄模具,去除澆口不便,澆口部位熱量集中、型腔封口遲、內應力大的問題。模內自動切斷澆口的金屬壓鑄模具,其特征是:井式主流道套(22)用內六角螺釘緊固在定模墊板上,拉料針(21)與井式主流道套(22)滑動配合,拉料針(21)與無頭螺釘(24)鎖緊,安裝在定模墊板上的第一拉桿(7)與安裝在動模一方的第二拉桿(6)成螺紋緊固連接,定模仁(3)用第一螺釘(8)緊固在型腔板內,動模仁(2)用第二螺釘(9)緊固在動模板(1)中,模頂(12)用第三螺釘(11)緊固連接在動模墊板上,齒條型芯(32)、第二頂針(33)安裝在頂針板上,齒條型芯(32)、第二頂針(33)與動模仁(2)上的孔成滑動配合,斜導柱(26)安裝在型腔板的斜孔中,斜導柱(26)用壓板(25)壓緊,滑塊(30)安裝在動模板的導滑槽內,滑塊(30)與安裝在定模一方的斜導柱(26)、斜壓塊(27)間隙配合,第二彈簧(20)安裝在動模板(1)后面的臺階孔中,第四螺釘(13)把支承板和動墊板連成一整體,第五螺釘(19)把動模板(1)和支承板緊固連通,樹脂開模器(18)用M8的螺釘緊固在動模板(1)上,樹脂開模器(18)上的樹脂套與定模板上的孔成間隙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牟維軍;,未經牟維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91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復合耐磨件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球墨鑄鐵件的“點式”澆注工藝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