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煤礦富水異常區域防治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717072.3 | 申請日: | 2013-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421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蔣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新陽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6 | 分類號: | E21C41/16;E21B33/13;E21F16/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200 山東省泰安市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礦 異常 區域 治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礦勘探與防治水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有些離河流、湖泊較近的(例如黃河北煤田)礦井開采時,由于原來勘探程度較低,現有地質資料無法滿足井下富水異常區域防治水工作的需要,為了詳細探明地下水文情況,防止水害發生,需要進行補充勘探。由于地面布置鉆機條件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在地表進行補充勘探。受地質及水文條件影響,富水異常區域往往井埋存著地下水,對礦井開采造成危脅,探明地下水情況后,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防治,而目前尚無針對在井下勘探條件下的水害探查防治成套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煤礦井下富水異常區的地質資料不足、又無法地面勘探的情況下進行水害事故提前防范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煤礦富水異常區域防治水方法。
一種煤礦富水異常區域防治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步:對井下富水區域的富水性探查步驟如下:
第1.1步、根據原有勘探資料,對區域內的地質構造進行初步的判定,根據判定情況沿煤層走向和傾向方向布置兩條探巷,施工探巷時安裝先探后掘的原則進行施工,先鉆探100米,再掘進70米,順序進行,目的是留設30米的防水煤巖柱,保證巷道施工安全;
第1.2步、探巷施工完成后,根據實際揭露情況,在富水異常的區域布置物探、鉆探;根據物探圈定富水異常區的范圍及水體大小,布置疏放硐室,疏放硐室中施工疏放水孔,作為長期疏放觀測點,記錄疏放水孔的流量變化情況;
第1.3步、根據各疏放水孔的流量變化情況、水質變化情況和各疏放水孔之間的彼此影響關系,確定各富水異常區之間的水流關系,確定出勘測范圍內富水異常邊界;
第二步、對井下含水層的探查監測步驟如下:
第2.1步、在探巷內進行瞬變電磁底板探測,探測出含水層,選擇各含水層富水較強地點施工水文地質鉆孔;
第2.2步、在水文地質鉆孔施工過程中,對水文地質鉆孔進行全孔孔成像解析,查清裂隙發育程度及巖性組合情況;
第2.3步、水文地質鉆孔施工完畢后,在水文地質鉆孔中安設水壓監測裝置,并將該設備并入礦井水文監測系統,通過計算機監測網絡對水壓變化情況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從而確定異常邊界范圍;
第三步:對水害疏放治理步驟如下:
第3.1步、在富水異常區域的首采工作面開采之前,根據初步確定的異常邊界范圍制定治理方案措施;
第3.2步、對首采工作面富水異常區進行鉆孔,通過鉆孔釋放水壓,水壓釋放后,根據富水區的大小、深度,在鉆孔中安裝注漿管,按照傳統注漿方法進行深部注漿,封堵裂隙和封堵鉆孔后,方可對工作面進行開采,從而防止開采時突水;
第3.3步、針對治理情況進行安全評價及論證,保證安全開采。
完成上述治理工作后,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對治理效果進行論證,論證安全。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
1、操作性強。本發明在傳統巷探基礎上輔以物探、鉆探、鉆孔成像等技術手段,探水依據可靠,技術施工可行,可操作性較強。
2、系統性強。本發明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按照“巷探—富水區勘測-含水層勘探-富水區治理-防治水工作安全評價”的步驟進行。
3、安全性高。本發明探巷施工段執行“有掘必探”,疏放水及治理完畢后封閉鉆孔,,保證了礦井的長治久安。
4、總之,本發明針對礦井實際,從提高水文及地質勘探程度入手,對區域富水條件、煤巖賦存、動態水壓進行全面探查、監測及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制定針對性措施合理進行治理,并繼而形成程序化的技術實施步驟,使本發明得以推廣實施。
具體實施方式
本領域根據發明內容的步驟即可實施,在此不再重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新陽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新陽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70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