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15320.0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45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蘇同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亞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3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技術 物品 鑒別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物聯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鑒別平臺,尤其涉及一種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
背景技術
物聯網技術發展至今,RFID技術和配套信息平臺構建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整個物聯網產業呈現一片“紅海戰略”(Red?Ocean?Strategy)的局面,然而,物聯網的產業鏈條涉及物流信息的方方面面,在產業鏈終端,面向廣大消費者的信息服務及市場推廣仍然具有極高的產業附加值;無論市場推廣方式,或者信息資源整合都尚未形成一套體系。
與此同時,在產品流通過程中,假冒違法活動十分猖獗,假冒別劣產品給國家、企業及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目前,市場上的防別手段主要還是依賴于設置各種防別標志;實事證明,這種方案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防別問題。其原因在于,上述方案缺少一套很有效的鑒別方法。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RFID防別鑒別方案,主要由身份驗證模塊、標簽處理模塊、數據存儲模塊、信息發布模塊組成。RFID院別平臺主要由RFID電子標簽、RFID讀寫器、防別認證模塊組成,RFID讀寫器讀出RFID電子標簽的相關信息,然后將標簽信息通過通信網絡發送到防別認證模塊進行信息認證,防別認證模塊將認證信息實時反饋到讀寫器并進行信息的發布。
上述方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還有很多待改進之處。如,RFID電子標簽容易被不法分子二次利用;此外,防別認證模塊的組成較復雜,成本過高。上述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RFID關于產品鑒別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所述平臺包括:設置于產品上的RFID標簽;RFID識別器,用以識別所述RFID標簽;服務器,其存儲單元圮錄各個RFID標簽及其對應的產品的屬性;所述服務器通過一通訊單元與RFID識別器連接,接收RFID識別器的識別數據,并通過所述通訊單元返回鑒別結果。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方案,所述RFID識別器包括:另一個通訊單元,通過該通訊單元與所述服務器連接;RFID識別單元,用以識別RFID標簽,獲取RFID標簽對應的數據信息。所述RFID識別器與一具有通訊功能的電子設備連接,通過該電子設備訪問所述服務器。所述電子設備為手機或PC機或PDA。所述RFI?D識別器包括一顯示單元,用以顯示鑒別結果。
本發明提出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通過推廣手機終端接收設備,并與移動通信網絡(尤其是3G網絡)服務結合,為中國龐大的產品市場提供普及化、快捷化的鑒別服務。銷費者一次性購買連接手機接口的UHF接收器,對于每一產品,只需一刷,便可讀取無線射頻信息,隨即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上傳;同時,Interner數據庫提供實時數據下載,從而讓消費者獲取每一產品從制造、銷售、運輸、分銷直到最終銷售的各個渠道的信息,實觀“追根溯源,鑒別真別”,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
附圖說明
在本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具體地指出了本發明的主題,并清楚地對其提出了專利保護。然而參照下面的詳細說明和附圖,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有關結構和實現方法以及其目的、特征和優勢。
圖1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品鑒別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下的詳細說明中,描述了特定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全面的理解。然而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會認識到,本發明也可以用其它相類似的細節實施。
1.RFID識別器用以識別所述RFID標簽。服務器的存儲單元記錄各個RFID標簽及其對應的產品的屬性;所述服務器通過一通訊單元與RFID識別器連接,接收RFID識別器的識別數據,并通過所述通訊單元返回鑒別結果。
2.?RFID識別器包括:通訊單元、RFID識別單元、顯示單元。RFID識別器通
過所述通訊單元與所述服務器連接;RFID識別單元用以識別RFID標簽,獲取RFID標簽對應的數據信息;顯汞單元用以顯示鑒別結果。
3.?RFID識別器與一具有通訊功能的電子設備連接(如手機40),通過該電子設備訪問所述服務器。當然,電子設備還可以為PC機或PDA等其他電子設備。
4.接收識別器僅僅用來識別RFID標簽,并把識別到的數據發送至手機,其他操作都
在終端上執行。
5.鑒別模塊可以設置于各RFID識別器中;所述數據庫也可以設置于各RFID識別器中。
雖然此處說明描述了本發明的某此特征及一種實現方法,但是對于本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會出現許多修改、替換、變化和等效代換。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的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亞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亞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532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特種行業危險化學品人證相符監管系統
- 下一篇:利用負調制的非接觸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