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銀合金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12907.6 | 申請日: | 2013-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105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寧;許星乾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海鑫利坤金屬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5/08 | 分類號: | C22C5/08;C22C5/06;C22C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劉冬梅;羅娟 |
| 地址: | 536000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銀合金材料。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崇尚金銀珠寶飾品文化的國家,隨著我國內地黃金白銀市場的開放,各類珠寶進口稅的下調,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百姓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成為第三大金銀珠寶飾品消費大國,僅次于印度、美國,其中K金和抗變色925銀合金飾品是市場需求量增長最快的。據世界權威專家預測,隨著國內外金銀珠寶飾品行業在理念、技術、工藝、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我國金銀珠寶飾品市場潛力和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巨大,金銀珠寶飾品產業年均增幅將保持在6%以上。純的金屬銀硬度低,有延展性,不容易制造成型,而且易于氧化變色,不適用于用在飾品、工藝品及其餐具的加工當中,所以在制造當中會選擇在一定重量組分比的銀中添加一些其他成分材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研發人員的研究發現,確實一些由賤金屬跟銀的合金材料可以稍稍提高銀合金的硬度和改善其抗硫化變色的能力,但是所得的材料效果并非非常顯著跟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可抗氧化硫化變色的銀合金材料,提高其耐高溫性能和延展拉伸度,增加其款式的設計自由度,更好地應用到飾品、工藝品等生產工藝當中。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可抗氧化硫化變色的銀合金材料的制作工藝。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銀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按重量份計的以下組分:
銀85-96份,銅1-3份,鋅1.0-1.6份,鈀0.2-1.0份,鎘0.2-0.8份,鋯1.2-2.0份,釕1.1-2.0份,鎂0.5-1.3份。
優選的是,所述銀合金材料包括按重量份計的以下組分:銀95.8份,銅2份,鋅1.3份,鈀0.5份,鎘0.6份,鋯1.6份,釕1.5份,鎂1.0份。
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合金材料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鎂、鎘和鋅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組分,取按重量份計的鎂0.5-1.3份、鎘0.2-0.8份以及鋅1.0-1.6份,分別在真空熔爐中加熱融化,之后混合攪拌均勻,制成直徑為100~300μm的鎂-鎘-鋅三元合金絲,冷卻備用;
2)將鋯、釕和鈀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組分,分別在真空熔爐中加熱融化,之后混合攪拌均勻,制成直徑為100~300μm的鋯-釕-鈀三元合金絲,冷卻備用;
3)將所述鎂-鎘-鋅三元合金絲和所述鋯-釕-鈀三元合金絲交叉成網狀結構,備用;
4)將銀和銅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組分,分別在真空熔爐中加熱融化,之后混合攪拌均勻,制成銀-銅二元合金液,之后將1/5~1/3的銀-銅二元合金液澆筑到模具中制成0.5~2mm厚度的銀-銅二元合金片做為襯底,將所述網狀結構置于所述銀-銅二元合金片襯底上;
5)之后再取1/5~1/3銀液覆蓋澆筑于帶有所述網狀結構的所述銀-銅二元合金片襯底上,澆筑的銀-銅二元合金液厚度為0.5~2mm,之后重復步驟4)和步驟5)直至所有銀-銅二元合金液用完制成銀合金塊;
6)將制成的所述銀合金塊用等離子清洗機清洗3~5秒。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3)中所述網狀結構的網孔為邊長為100~300μm的矩形。
在銀中添加的各種元素的作用分別在于:添加了銅,增強了合金的硬度;鋅作為銅的替代金屬,不僅可以降低合金熔點,可做脫氧劑,改善熔體的流動性,還具有漂白效果;釕,是唯一具有較高熔點的穩定輕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高溫機械性能及耐氧化性,添加到合金當中可在合金表面形成保護膜,避免其氧化;鈀和鎘的延展性比較強,鈀和鎘的添加增加了銀合金材料的整體延展性,為銀飾品的后期加工造型提供了便利;鋯,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成板、絲等,鋯的添加使銀合金材料中的三元合金金屬絲易于成形,金屬絲更加細致,降低了加工的難度;釕的添加提供了銀合金材料的抗磨和抗腐蝕性,為后期加工成型提供便利,鎂,添加了鎂可以使銀合金再結晶溫度呈線性提高,硬度提高,改善銀合金的力學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海鑫利坤金屬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北海鑫利坤金屬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29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