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711040.2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25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24 |
| 發明(設計)人: | 宋修訓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新動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33/04 | 分類號: | C08L33/04;C08L23/06;C08L83/07;C08L51/06;C08L83/06;C08K13/02;C08K5/101;C08K5/13;C08K3/38;C08K3/22;C08K3/36;C08K3/26;C08K3/34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密封圈 復合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橡膠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O型密封圈是具有圓形截面的環行橡膠密封圈.主要用于機械部件在靜態條件下防止液體和氣體介質的泄露.在某些情況下O型密封圈還能用做軸向往復運動和低速旋轉運動的動態密封元件.根據不同的條件,可分別選擇不同的材料與之相適應。O型密封圈通常選用時要盡量選用大截面的O圈.在相同間隙的情況下O型密封圈被擠入間隙的體積應當小于其被擠入的最大允許值。
對不同種類固定密封或動密封應用場合,O型密封圈為設計者提供了一種既有效又經濟的密封元件。O型圈是一種雙向作用密封元件。安裝時徑向或軸向方面的初始壓縮,賦予O型圈自身的初始密封能力。由系統壓力而產生的密封力與初始密封力合成總的密封力,它隨系統壓力的提高而提高。O型圈在靜密封場合,顯示了突出的作用。然而,在動態的適當場合中,O型圈也常被應用,但它受到密封處的速度和壓力的限制。
丙烯酸酯橡膠是以丙烯酸酯為主單體經共聚而得的彈性體,其主鏈為飽和碳鏈,側基為極性酯基。由于特殊結構賦予其許多優異的特點,如耐熱、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線等,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優于氟橡膠和硅橡膠,其耐熱、耐老化性和耐油性優于丁腈橡膠。ACM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高溫、耐油環境中,成為近年來汽車工業著重開發推廣的一種密封材料,特別是用于汽車的耐高溫油封、曲軸、閥桿、汽缸墊、液壓輸油管等,目前國內需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丙烯酸脂橡膠密封圈:?對油品有極佳的抵抗力,?耐高溫、耐候性均佳,但機械強度、壓縮變形率及耐水性稍差。一般用于汽車傳動系統及動力轉向系統之中。不適用于熱水、剎車油、磷酸酯之中。目前,如何生產一種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使其具有耐熱、耐油等特性,同時又有較好的后加工性能的橡膠材料,是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穩定性以及阻燃性,得到的材料具有耐熱特性。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組分按照重量份組成如下:
丙烯酸脂橡膠60-80份、中密度聚乙烯6-8份、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4-6份、一氯醋酸乙烯酯2-3份、2,4,6-三叔丁基苯酚1-3份、無機填料2-5份、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0.6-0.8份、羥基硅油2-4份、硼酸鋅1-3份、氫氧化鋁0.5-0.8份。
上述的無機填料是二氧化硅、碳酸鈣、碳酸鋇、輕質碳酸鈣、硅灰石粉、二氧化鈦中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中密度聚乙烯提高了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穩定性,改善加工及使用性能,無機填料,使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且無味無毒,不含揮發性物質,利用環保,各配方的定量完善使填料與橡膠基質之間形成良好的粘結融合性,得到的材料具有耐熱特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組分按照重量份組成如下:
丙烯酸脂橡膠60份、中密度聚乙烯6份、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4份、一氯醋酸乙烯酯2份、2,4,6-三叔丁基苯酚1份、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按照重量比1:1組成的無機填料2份、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0.6份、羥基硅油2份、硼酸鋅1份、氫氧化鋁0.5份。
實施例2
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組分按照重量份組成如下:
丙烯酸脂橡膠70份、中密度聚乙烯7份、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5份、一氯醋酸乙烯酯2份、2,4,6-三叔丁基苯酚2份、碳酸鋇和輕質碳酸鈣按照重量比1:1組成的無機填料3份、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0.7份、羥基硅油3份、硼酸鋅2份、氫氧化鋁0.6份。
實施例3
一種生產O型密封圈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組分按照重量份組成如下:
丙烯酸脂橡膠80份、中密度聚乙烯8份、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6份、一氯醋酸乙烯酯3份、2,4,6-三叔丁基苯酚3份、輕質碳酸鈣5份、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0.8份、羥基硅油4份、硼酸鋅3份、氫氧化鋁0.8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新動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新動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10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