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催化碳-氟和碳-氯鍵形成的鹵化酶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710496.7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953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瞿旭東;王婭婭;鄧子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9/10 | 分類號: | C12N9/10;C12N15/54;C12P19/4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鋒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 形成 鹵化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獲得具有催化C-F鍵和C-Cl鍵形成的鹵化酶。
背景技術
鹵化酶是一大類能催化鹵素離子(包括F-,Cl-,Br-,I-)形成穩定碳鹵鍵的酶,從催化的機制來分可以分為血紅素依賴、黃素依賴、酮戊二酸依賴、釩依賴以及SAM依賴的鹵化酶(C.?T.?Walsh,?Chemistry?&?Biology,?2008,?15,?99-109),其中又以能催化形成C-F鍵的鹵化酶尤為重要。
有機氟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藥物,醫學檢測,農藥以及材料,在藥用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往往能提高藥物的活性及穩定性。據統計,大約有20?%-30?%的商品藥含有氟原子(T.?Furuya,?et?al.,?Nature,?2011,473,?470-477),因此,有機含氟化合物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的含氟有機物數量少之又少,只在非洲大陸的少數植物和鏈霉菌Streptomyces?cattleya體內發現少量的高毒含氟化合物。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自然界中,CaF2等含氟無機物溶解性很差,絕大多數是以沉淀的形式存在,因此,氟元素不能被生命體很好的利用。當前,僅僅依靠所發現的極少量的天然含氟有機化合物,是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求的。盡管過去幾十年,人們已經開發出一些化學合成有機含氟化合物的方法,但由于氟原子的特殊化學性質,使得這些方法往往要在苛刻、高毒的化學環境中才能完成有機化合物的氟化,而且選擇性也不盡人意。
與化學合成相比,酶催化合成的具有催化條件溫和,選擇性高,綠色環保等優點。目前,酶催化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化學品,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其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已知催化氟離子形成C-F鍵的鹵化酶(fluorinase,E.C.2.5.1.63)僅有一例:2002年,O’Hagan等人報道了從鏈霉菌S.?cattleya分離的鹵化酶FlA能催化F-和SAM形成5’-FDA(O’Hagan,?et?al.,?Nature,?2001,?416,?279)。通過進一步對FlA純化和晶體解析,該研究表明,連接N端和C端的環形區域(loop)為F-?和SAM提供反應所必須的空間區域。FlA第158位的絲氨酸殘基對F-的結合和去溶劑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得F-能夠選擇性親核進攻SAM的5’位,形成5’-FDA。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催化碳-氟和碳-氯鍵形成的鹵化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手段:
首先,以來源于巴西諾卡菌的鹵化酶基因為原始基因,根據鹵化酶基因在大腸桿菌體內表達的密碼子偏好,進行優化,合成以大腸桿菌為表達宿主的優化鹵化酶基因序列;
其次,將優化鹵化酶基因序列重組到克隆載體pUC57?simple,經NdeI和HindⅢ?雙酶切之后,連接到具有同樣內切酶位點的表達載體pET28a(+)片段上,獲得表達載體pWHU2401;
最后,將表達載體pWHU2401轉化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獲得能夠異源表達鹵化酶的工程菌,放大發酵,純化,從而獲得鹵化酶。
本發明還對獲得的鹵化酶的性能進行了測定,包括最適pH,米氏常數Km,轉化常數kcat和對除F-以外的其他鹵素離子的活性。測定結果顯示,我們獲得的鹵化酶能夠特異性合成5’-氟5’-脫氧腺嘌呤核苷(5’-FDA),催化活性跟已知的鹵化酶FlA活性相當。在加入L-氨基酸氧化酶時,該鹵化酶也能催化形成5’-氯-5’-脫氧腺嘌呤核苷(5’-ClDA)。
本發明中,我們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克隆了來源于巴西諾卡菌的新穎鹵化酶基因nobA,通過蛋白表達我們獲得了高活性的鹵化酶,體外活性測試證實了其能催化氟離子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形成5’-FDA(圖2)。此外,在氨基氧化酶的存在下,我們發現,NobA還可以催化氯離子和和SAM形成5’-ClDA(圖5)。這一發明報道了有史以來的第二例催化碳-氟鍵形成的鹵化酶,填補了國內關于這類酶研究的空白。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104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卡座模塊
- 下一篇:一種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多通道數據接收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