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709942.2 | 申請日: | 2013-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687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勇;魯獻榮;劉錄勇;馬曉建;丁偉銘;費勝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飛虎科技有限公司;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4B15/90 | 分類號: | D04B15/90 |
| 代理公司: | 嘉興君度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 地址: | 31450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腦 針織物 牽拉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腦橫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牽拉機構是為了順利的完成編織過程,必須避免針溝內(nèi)的線圈隨著指針的上升而上升,否則就不可能實現(xiàn)退圈,即舊線圈不會下滑到針舌下面,也就不可能形成新線圈。為了防止針頭已脫下的線圈阻擾編織工藝順利完成,必須將該線圈拉向針背,及時把已形成的織物拉出編織區(qū)。
在已有技術中,圖示那種通過主副兩對牽拉輥的夾持以及輥軸的轉動來牽拉織物,編織區(qū)與牽拉機構間的織物長度保持恒定,復雜花型的設計就有局限,產(chǎn)品種類自然有限制,而機構能獲得一個恒定的向下的拉力。按照傳統(tǒng)的傳動方式,牽拉輥可以在機頭橫移到針床的一端時獲得一個單向拉力。
牽拉機構對成圈過程和最終產(chǎn)品質量影響很大,電腦橫機牽拉機構的牽拉力大小能夠影響織物的密度,所以當編織物的結構和織物的寬度發(fā)生變化時,需要合理調節(jié)牽拉力的大小已與設計產(chǎn)品的要求相適應。牽拉力主要由主牽拉輥提供,主牽拉輥的動作由牽拉電動機控制,牽拉電動機有步進電機設計構成,通過編織程序控制改變電動機的轉動速度,從而控制牽拉力的大小。
牽拉力的大小主要以克服織針退圈和套圈時產(chǎn)生的阻力,以防止衣片隨織針的作用力浮出洞口為目的。牽拉力過大和過小都不好。牽拉力過小會引起布幅變寬變短,嚴重過小會給退圈和套圈動作造成困難,導致漏針、掛針及破邊等織;牽拉力過大會引起布幅長度加大而寬度縮小,嚴重的會導致編織阻力增大,紗線斷裂,形成織物破洞。
由于織物退圈和套圈時與線圈間作用力的大小與機號粗細、織針的幾何形狀、紗線的種類規(guī)格、紗線的預處理方法、環(huán)境的溫濕度、喂紗張力、織物密度等許多因素有關,所以牽拉力就受到所用的紗線、植物組織結構和品質指標(密度,平方米克重等)方面的制約,在保證順利完成工藝過程的前提下,主、副牽拉輥應該盡量小一些,這樣使成圈能夠順利地進行,同時對提高產(chǎn)品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既能將形成的針織物從成圈區(qū)域有效合理的牽引出來,也可以反轉向上松布的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
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包括前針床、后針床、第一主牽拉輥軸、第二主牽拉輥軸、第三主牽拉輥軸和牽拉梳,所述前針床和所述后針床呈倒“V”形設置,所述前針床和所述后針床的上端之間設有間隙,所述間隙的下方設有左側主牽拉輥和右側主牽拉輥,所述左側主牽拉輥和右側主牽拉輥對稱設置,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第二主牽拉輥軸和第三主牽拉輥軸呈等邊三角形設于所述左側主牽拉輥和右側主牽拉輥下方并位于所述前針床和后針床之間,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設于左側,所述第二主牽拉輥軸和第三主牽拉輥軸設于右側,所述第二主牽拉輥軸位于所述第三主牽拉輥軸上方,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第二主牽拉輥軸和第三主牽拉輥軸之間互不接觸,所述牽拉梳設于所述前針床和后針床之間并位于所述第三主牽拉輥軸的下方。
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第二主牽拉輥軸和第三主牽拉輥軸的外側壁上設有圓弧形齒。
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上設有電磁閥。
所述左側主牽拉輥和右側主牽拉輥的截面呈三角形狀。
所述牽拉梳上設有起底針,所述起底針上設有起底針套。
本發(fā)明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中,所述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采用第一主牽拉輥軸、第二主牽拉輥軸和第三主牽拉輥軸與左側主牽拉輥和右側主牽拉輥配合牽拉梳協(xié)同作用完成牽拉動作,具有針對不同編織組織都能恰當?shù)剡M行針織物的牽引,使得本機構有減小機構磨損,保證產(chǎn)品質量,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作用。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電腦橫機的針織物牽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第一主牽拉輥軸的剖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起底針打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起底針閉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部件名稱對應的標號如下:
1、前針床;2、后針床;3、第一主牽拉輥軸;4、第二主牽拉輥軸;5、第三主牽拉輥軸;6、牽拉梳;7、間隙;8、左側主牽拉輥;9、右側主牽拉輥;10、圓弧形齒;11、電磁閥;12、起底針;13、起底針套;14、紗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飛虎科技有限公司;東華大學,未經(jīng)飛虎科技有限公司;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099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對稱多開槽結構的太赫茲波濾波器
- 下一篇:合成氣制乙二醇的乙二醇分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