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預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93769.1 | 申請日: | 2013-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248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24 |
| 發明(設計)人: | 謝四清;馮正坤;楊英勝;張坤林;黃治國;李志輝;唐宇虹;唐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2 | 分類號: | C02F9/12 |
| 代理公司: | 岳陽市科明專利事務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 預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水預處理的方法,特別是雙氧水污水預處理方法,用“加載-磁分離”池取代原工藝中“沉淀池”和“氣浮池”,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污水處理水量和處理效果,并且還能對再生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
背景技術
在雙氧水裝置進行觸媒再生或氧化鋁床更換吹掃時,外排的再生廢水泥漿含量大,再生廢水通過事故池收集,用正常生產時產生的廢水稀釋后進入現有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排往化肥綜合污水處理裝置。現有雙氧水污水處理裝置采用物化+生化工藝,所用藥劑量巨大,處理成本高(25元/噸水);對這些稀釋后的含高COD、SS、油的廢水處理效果差,嚴重影響化肥綜合污水處理裝置效能。目前國內大多數雙氧水生產廠家對生產廢水的處理基本上采用物理化學方法:隔油+混凝+氣浮。對雙氧水廢水處理的研究只停留在隔油、催化氧化、絮凝沉淀、氣浮等老一套處理方法上。對雙氧水白土床再生廢水的研究,國內文獻也很少涉及。?
現有的雙氧水污水處理方法,工藝缺點很多,其流程長,設備多,加藥量大,能耗高,操作量大,占地大,處理成本高等。處理后污水懸浮物、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不利于污水進一步處理。?
加載-磁分離工藝全稱加載絮凝磁分離工藝,英文全稱Ballasted?Flocculation?Magnetic?Separation(縮寫為BFMS)。?
BFMS技術是在傳統的絮凝工藝中,加入磁粉,以增強絮凝的效果,形成高密度的絮體和加大絮體的比重,達到高效除污和快速沉降的目的。磁粉的離子極性和金屬特性,作為絮體的核體,大大地強化了對水中懸浮污染物的絮凝結合能力,減少絮凝劑用量,在去除懸浮物,特別是在去除磷、細菌、病毒、油、重金屬等方面的效果比傳統工藝要好。?
由于磁粉的密度高達5.0×103kg/m3,大約是砂子的兩倍,混有磁粉的絮體比重增大,絮體快速沉降,速度可達20m/h以上,整個水處理從進水到出水可在10分鐘左右完成。污泥中的磁粉,利用磁粉本身的特性使用磁鼓進行分離后回收并在系統中循環使用。高梯度磁過濾器捕集流過水中的殘余微小顆粒,磁過濾器依照設定的要求被自動清洗,以達到高度凈化出水的目的。?
技術特點及優勢:?
1)加載嵌合工藝,就是在傳統的絮凝基礎上引入了加載物磁粉,因此強化了絮凝效果,能有效地從水中除去微粒污染物、微生物殘體污染物和部分已溶解于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對懸浮物、磷、濁度等有獨特的處理效果。因此,對膠體、SS、大分子有機物和微生物殘體等顯現的COD有很好的處理效果,所試驗的廢水CODcr去除率最高為80%,最低也達到了28%。?
2)由于在絮凝物中嵌入了磁粉,大大增加了絮體的重力,加速了沉降速度,是傳統絮凝沉降速度的30-40倍。因此,裝置小、占地少。?
3)該方法為物化處理方法,對水質的沖擊有獨特的耐沖擊能力。?
4)可以有效的去除廢水中濁度。進水濁度最高94NTU,最低5NTU,處理后最高0.9NTU,最低0.23NTU,處理后的水質清澈透明。?
5)加載物可以回收利用,回收率可以達到99.9%以上,再利用的加載物不影響CODcr去除效果。?
6)工藝簡單,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運行費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污水預處理方法,特別是雙氧水污水預處理方法,可有效的去除雙氧水污水中的懸浮物、COD和難降解物質,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滿足雙氧水污水后續生化處理要求。?
實現本發明目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污水預處理方法,將生產雙氧水的污水和/或再生污水經隔油、混合、加載-磁分離、沉淀、脫泥等處理,其特征在于用“加載-磁分離”池取代傳統工藝中“沉淀池”和“氣浮池”。?
“加載-磁分離”裝置由三個攪拌混合池、一個沉淀池、磁過濾器、磁粉回收裝置和污泥脫水系統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937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