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的藥物及其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78873.3 | 申請日: | 2013-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1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潘敏周;廖引先;雷軍強;覃穩梅;覃崇寧;梁鈺琴;李玉秋;韋倩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象州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65/40 | 分類號: | A01N65/40;A01P1/00;A01N43/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羅保康 |
| 地址: | 5458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水稻 白葉枯病 藥物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水稻防病劑,特別是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的藥物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白葉枯病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的細菌性病害,又是國內檢疫對象。
癥狀:又稱白葉瘟,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蘗期最重,各個器官均可染病,葉片最易染病。癥狀類型有葉緣型、急性調萎型、中脈型、枯心型等幾種,以葉緣型較為常見。
1、葉緣型: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發病先從葉尖、葉緣發生,初為暗綠色或黃綠色,半透明水漬狀斑點,漸沿葉脈或中脈向下擴展或枯黃色或灰白色的長條斑,可達葉片基部或整個葉片,病健組織界限明顯,分界處有時呈波紋裝。潮濕時,病斑常溢出蜜黃色顆粒菌膿,干后成蜜黃色魚子狀小粒。這時識別白葉枯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2、急性調萎型:葉片表現失水、青枯,呈青灰色或灰綠色。葉緣略有皺縮或卷曲,外觀呈萎蔫狀。
3、中脈型:有的水稻自分蘗至孕穗階段,劍葉或其下1—3葉中脈淡黃色,病斑沿中脈上下延伸,上可達葉尖,下可達葉鞘。
4、枯心型:在分蘗期出現,病株心葉或心葉以下1—2片葉首先出現失水,卷筒、青枯等癥狀,最后死亡,剝開新青卷的心葉或折斷莖基部或切斷病葉,用力擠壓,可見有白色菌膿溢出,別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帶菌種子,帶病稻草及殘留田間的病稻株是主要初侵染源。細菌在種子內越冬,播后由葉片水孔、傷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的菌膿借風雨、露水、灌水、昆蟲、人為等因素傳播。晨露未干的病田操作是人為傳播病害主要途徑之一。
高溫高濕、多露、暴雨,雨澇是病害流行條件。長期深水灌溉、漫灌、串灌均有利病菌傳播;氮肥使用過多、過遲,稻株生長過于茂密,株間通風透光不良,增加田間濕度等,都也有利病害嚴重發生。
目前公開文獻介紹的白葉枯病防治方法:(1)清除田間病株殘留,加強病草管理。帶病稻草不能帶進大田。(2)種子處理:選用健康無病種子,并搞好藥劑浸種。80%402抗菌劑2000倍浸種2天,還可用3%中生菌素600倍液,浸種2天后,催芽播種。(3)嚴禁稻田間串灌、漫灌,防止稻田受淹。田間出現發病中心,要放出積水保持濕潤狀態。防止病菌隨水擴散。(4)、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首先要控制發病中心,防治向外擴展,開始噴灑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00克兌水50公斤,也可在施用葉枯寧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防效明顯提高。也可用3%克菌康(中生菌素)800倍液噴霧。或用菌毒清500倍液噴灑。對常發病田塊,在苗床就要噴藥防治。
但是目前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共同的特點是施用化學藥劑較多,“無公害”(無農藥污染)水稻生產就成為當務之急。在農作物的4項污染源(工業三廢、衛生污染、化肥污染、農藥污染)中,農藥的污染是最嚴重、最頻繁和最易引起公眾注意的。對于這些污染現階段只有采取躲避的辦法,即主要組織生產無農藥污染的無公害糧食。這也是目前糧食害蟲的防治的指導思想。即從經濟學、生態學、和環境保護學的觀點出發,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優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提倡用植物農藥或微生物農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講究科學用藥、把農藥的使用量壓低到最低量、協調化防、生防和其它物理防治手段的矛盾。把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農藥的殘留控制在國家允許的標準以下。
由于目前農民們為了方便和快捷,大都使用高濃度農藥,當噴灑了有殘留毒素的農藥時,就會導致有殘留毒素的農藥對我們身體造成危害,所以,提倡使用無毒無公害的殺蟲劑,對水稻種植就變得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低毒的殺菌劑和植物提取物為主的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藥物,使之種植出無害無毒的水稻。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的藥物,其原料和重量份數包括:石菖蒲提取物10~30份;茶枯液10~30份;重量含量10%的三氯異氰尿酸水溶液5~10份;
所述的石菖蒲提取物是將石菖蒲加5-8倍的水用水煮沸20-30分鐘,過濾得到的液體;
所述的茶枯液是用1公斤茶籽餅加5-8公斤水浸泡后過濾得到的液體。
所述的生產方法是將石菖蒲提取物、茶枯液和三氯異氰尿酸常溫下合并,混合均勻,裝到容器,得到產品。
所述的使用方法是將石菖蒲提取物、茶枯液和三氯異氰尿酸混合均勻,用水稀釋1500-2000倍噴灑在水稻莖葉上,該產品一次噴灑水稻白葉枯病防治率達到70%,二次噴灑水稻白葉枯病防治率達到90%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象州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未經象州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7887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地震儀球形殼體
- 下一篇:微生物菌落大小測量板及其測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