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枯草芽孢桿菌ANSB0E1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76784.5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95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計成;張建云;雷元培;馬秋剛;趙麗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23L1/015;A23K1/16;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枯草 芽孢 桿菌 ansb0e1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學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株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ANSB0E1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霉菌毒素(Mycotoxin)是霉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具有高毒性、高誘變性及強致癌性,嚴重威脅著動物的生長發育和人類健康。目前對畜牧業和人類威脅最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T)、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單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RT)、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A,OTA)及煙曲霉毒素(Fumonisins)等。玉米赤霉烯酮又稱F-2毒素,是由鐮孢菌屬真菌產生的非類固醇類真菌毒素,可與體內雌激素受體相結合,產生雌激素效應。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是玉米赤霉烯酮的衍生物,也具有和玉米赤霉烯酮相同的雌激素作用,且毒性比玉米赤霉烯酮更強。在高溫低濕環境下,霉變的玉米、高粱、小麥等谷類作物易產生玉米赤霉烯酮,作為飼料原料的谷物被動物采食后,經代謝可沉積于肉、蛋、奶等動物產品中,嚴重威脅著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豬對玉米赤霉烯酮最為敏感,中毒的典型臨床癥狀為陰戶腫大、陰道和直腸脫垂以及乳腺增大,引起母豬的不孕、流產和假發情等繁殖障礙。此外,玉米赤霉烯酮還具有肝臟毒性、免疫毒性、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對腫瘤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霉菌毒素傳統的物理和化學去毒方法存在效果不穩定、營養成分損失大、影響飼料適口性,且難以規模化生產等缺點而不能被廣泛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微生物及生物酶解毒因具有解毒效率高、特異性強、對飼料和環境無污染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備受關注。研究報道,許多真菌包括粉紅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米根霉(R.oryzae)、葡枝根霉(R.stolonifer)和小孢根霉(R.microsporus)、雅致枝霉(Thamnidiumelegans)、貝勒被毛霉(Mucorbainieri)、龜裂鏈霉菌(Streptomyces?rimosus)和班尼小克銀漢霉(Cunninghamellabainieri)等能夠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然而,關于細菌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報道較少。
迄今為止,未見到關于枯草芽孢桿菌及其代謝物能夠同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的枯草芽孢桿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枯草芽孢桿菌的培養方法及其應用。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ANSB0E1,是發明人從魚腸道食糜中分離得到的,現已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保藏編號CGMCC?No.8515,保藏日期2013年11月27日。
枯草芽孢桿菌ANSB0E1的形態和理化特征如表1所示。
表1.細胞形態和理化特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7678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無線電子貓眼
- 下一篇:氧化鋁單晶生長設備的底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