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1,2,3-噻二唑的脲衍生物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72827.2 | 申請日: | 2013-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4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艷;孫召慧;劉幸海;翁建全;譚成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85/06 | 分類號: | C07D285/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0014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噻二唑 衍生物 制備 方法 |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1,2,3-噻二唑的脲衍生物的制備方法。
(二)背景技術
脲類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由于它易于制備,相關反應較多,其本身及由他作為中間體制備的有機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用途。國內外科學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目前,合成酰胺基脲的方法主要有如下:
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雜志報道了苯基異氰酸酯和乙酰肼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獲得酰胺基脲。
Bashkirskii?Khimicheskii?Zhurnal雜志報道了由苯基氨基脲化合物與氯甲酸衍生物反應制備得到酰胺基脲。
Tr.?Ural'sk.?Un-tov.?Organ.?Khimiya雜志報道了由苯基氨基脲化合物與羧酸酯衍生物反應制備得到酰胺基脲。
Journal?of?Heterocyclic?Chemistry雜志報道了由苯胺和惡二唑酮反應制備得到酰胺基脲。
?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便制備含1,2,3-噻二唑的脲衍生物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如式(I)所示的含1,2,3-噻二唑的脲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如方程式中所示5-甲基-1,2,3-噻二唑-4-酰肼(Ⅱ)與如式(Ⅲ)所示的異氰酸酯在乙腈中于80~100℃進行微波輻射反應,充分反應后所得反應液經過濾處理即得產物含1,2,3-噻二唑的脲衍生物。
反應方程式如下:
式(I)或式(III)中,其中R代表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苯環上為單取代或多取代,所述的取代基選自下列基團:烷基、三氟甲基、硝基、三氟甲氧基、烷氧基、鹵素、氰基、氫。
進一步,所述的異氰酸酯優選下列之一:?苯異氰酸酯、2,5-二甲基苯基異氰酸酯、2-甲氧基苯基異氰酸酯、2-甲基-5-氯苯基異氰酸酯、4-乙氧基苯基異氰酸酯、3-三氟甲基苯基異氰酸酯、4-叔丁基苯基異氰酸酯、2,6-二乙氧基苯基異氰酸酯、2,3-二甲基苯基異氰酸酯、2-氰基苯基異氰酸酯、2-甲基-4-硝基苯基異氰酸酯、2-三氟甲氧基苯基異氰酸酯、4-三氟甲氧基苯基異氰酸酯、3,5-二氯苯基異氰酸酯。
進一步,本發明中,所述的5-甲基-1,2,3-噻二唑-4-酰肼:?異氰酸酯:?乙腈的投料摩爾比優選為1:1.0~1.5:2~20。
進一步,所述的反應溫度優選為80-100℃,反應時間優選為1-20?min。
更進一步,所述的反應溫度優選為90℃,反應時間優選為2min。
本發明充分反應后所得的反應液經簡單的常規后處理即可得到目標產物,所述的后處理方法可以是:反應結束,將反應液直接過濾得到固體產物。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后處理方法操作簡單,產物收率較高、反應時間短、反應過程中所用的試劑都比較廉價,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
(四)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實施例1??N-(5-甲基-1,2,3-噻二唑-4-酰胺基)-N-2,5-二甲基苯基脲的合成
5-甲基-1,2,3-噻二唑-4-酰肼(20mmol)和2,5-二甲基苯基異氰酸酯(20mmol)于微波反應器中,攪拌。在90℃下反應2?min。反應結束,過濾得淡黃色晶體,即實施例1。收率為91%。1H?NMR?(CDCl3,?400?MHz):?2.23?(s,?3H,?CH3),?2.25?(s,?3H,?CH3),?2.90?(s,?3H,?CH3),?6.82?(d,?J=7.6?Hz,?1H,?Ph-H),?7.06?(d,?J=7.6?Hz,?1H,?Ph-H),?7.42?(s,?1H,?Ph-H),?8.17?(s,?1H,?NH),?8.60?(s,?1H,?NH),?10.61?(s,?1H,?NH).??
實施例2??N-(5-甲基-1,2,3-噻二唑-4-酰胺基)-N-4-叔丁基苯基脲的合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728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