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64383.8 | 申請日: | 2013-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595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創軍;龍超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五菱寶馬利汽車空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02 | 分類號: | F28F9/02;F25B39/02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榮久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 地址: | 545002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行 蒸發器 半月 體式 流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換熱元件,尤其涉及一種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
背景技術
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汽車空調蒸發器先后出現了管片式、管帶式、層疊式、平行流結構,主要有層疊式和平行流兩種結構的蒸發器,由于平行流蒸發器在微通道結構中的換熱效率較其他結構的更高,因而有逐漸取代層疊式等結構的趨勢。現有平行流蒸發器的集流管一般是整體擠壓成型出兩個半弧形管,通過鉚接連接成為內腔并且在內腔中設置多種孔徑的過流孔隔片使其起到分流作用(參見圖3),但這種結構的集流管不僅加工工藝復雜,而且由于冷媒需從其中一個內腔的一端進入,從該內腔的另一端流出再從另一個內腔進入,其流動路程較長,流量分配均勻性差,嚴重影響其換熱器的換熱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以解決流量分配均勻性差、嚴重影響換熱器換熱性能的不足之處。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包括管體,所述的管體由集分流管外板和集分流管內板連接而成,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沿軸向設置有兩個半月形凸腔,集分流管內板沿軸向設置有兩個半月形凹腔,該兩個半月形凸腔和兩個半月形凹腔組合起來形成兩個獨立的內腔: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集分流管內板的兩個半月形凹腔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裝孔,所述的管體還在集分流管外板的兩個半月形凸腔之間沿軸向設置有一個分流腔Q3,該分流腔Q3的一側或者兩側上開有連通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的過流孔。
本發明的又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兩側底端分別設有一個插槽,所述的集分流管內板兩側上端分別嵌入該插槽中。
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本發明之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分流均勻,換熱性能好:
由于本發明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間還設置有一個與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分流腔,該分流腔上開有連通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的過流孔。冷媒從分流腔進入,經過分流腔的過流孔均勻分配到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中,再由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均勻的分布到每條口琴管中,冷媒經口琴管導向以及分流后最終從第二集流腔或第一集流腔出來,這樣能使換熱器的溫度分布均勻,冷媒在換熱器中得到充分的蒸發,有效的提高其制冷劑的流量分配均勻性,從而提高蒸發器的制冷能力。
2.加工工藝簡單:
本發明的管體采用包括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分流腔的三腔結構,在加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模具加工成形,其加工工藝簡單,制造方便。
3.裝配簡便:
本發明的管體為分體式,可通過嵌入插槽的形式進行裝配,其操作比較簡便。???
4、生產成本低:
本產品的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生產成本低,易于推廣使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之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圖2:實施例一所述本發明之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現有平行流蒸發器的集流管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各標號如下:
1-管體,101-集分流管內板,102-集分流管外板,1021-插槽,?
103-口琴管安裝孔,104-過流孔,
Q1-第一集流腔,Q2-第二集流腔,Q3-分流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圖1-圖2中公開的是一種車用平行流蒸發器的雙半月分體式集分流管,包括管體1,該管體1由集分流管外板102和集分流管內板101連接而成,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由復合鋁板制成,該集分流管外板102沿軸向設置有兩個半月形凸腔;所述的集分流管內板101由型材制成,該集分流管內板101沿軸向設置有兩個半月形凹腔,兩個半月形凸腔和兩個半月形凹腔組合起來形成兩個獨立的內腔: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集分流管內板101的兩個半月形凹腔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裝孔103,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的兩個半月形凸腔之間還設置有一個與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平行的分流腔Q3,該分流腔Q3的一側開有連通第二集流腔Q2的過流孔104;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兩側底端分別設有一個插槽1021,所述的集分流管內板101兩側上端分別嵌入該插槽1021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五菱寶馬利汽車空調有限公司,未經柳州五菱寶馬利汽車空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643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