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化測試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61617.3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99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海濤;郭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羅振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化 測試 方法 裝置 設備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諸如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之類的移動設備已經越來越受到用戶的喜愛,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這些移動設備可以安裝海量的應用程序,通過不同的應用程序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保證應用程序的質量,在進入市場前,研發人員需要對應用程序進行反復而又精細的測試。然而人工測試既是一個重復而又枯燥的過程,也難免存在一些疏漏,因此自動化測試孕育而生。自動化測試是現代軟件測試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替代大量重復的手工操作,同時可以降低因為人為造成的失誤。通過自動化測試工具或者編程語言編寫出自動化腳本,通過自動化腳本驅動被測試的應用程序即可實現自動化測試。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現有的自動化測試工具通常只是對觸摸、運動或者控制等操作事件能否得到響應進行測試,而對應用程序的一些性能數據往往需要在應用程序進入市場后通過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得到反饋,進一步還需要人工對這些性能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此時如果發現應用程序存在性能上的問題再進行補救的話往往為時已晚,因為其已經失去了用戶的信任。因此,現有技術存在對應用程序的測試還停留在基礎的事件響應方面的測試,無法充分保證應用程序的性能質量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對應用程序的測試還停留在基礎的事件響應方面的測試,無法充分保證應用程序的性能質量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用于移動終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執行自動化腳本對測試用例進行測試;
在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的過程中,采集所述測試用例和/或所述移動終端的性能數據;
根據所述性能數據得到所述測試用例的性能測試報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用于測試終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記錄測試用例生成自動化腳本;
將所述自動化腳本發送給移動終端,以便所述移動終端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對所述測試用例進行測試,在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的過程中,采集所述測試用例和/或所述移動終端的性能數據,根據所述性能數據得到所述測試用例的性能測試報表。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裝置,用于移動終端中,所述裝置包括:
腳本執行模塊,用于執行自動化腳本對測試用例進行測試;
數據采集模塊,用于在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的過程中,采集所述測試用例和/或所述移動終端的性能數據;
報表獲得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性能數據得到所述測試用例的性能測試報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裝置,用于測試終端中,所述裝置包括:
腳本生成模塊,用于記錄測試用例生成自動化腳本;
腳本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自動化腳本發送給移動終端,以便所述移動終端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對所述測試用例進行測試,在執行所述自動化腳本的過程中,采集所述測試用例和/或所述移動終端的性能數據,根據所述性能數據得到所述測試用例的性能測試報表。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如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自動化測試裝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測試終端,所述測試終端包括如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自動化測試裝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移動終端和測試終端;
所述移動終端是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移動終端;
所述測試終端是如第六方面所述的測試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執行自動化腳本對測試用例進行測試,在執行該自動化腳本的過程中,采集測試用例和/或移動終端的性能數據,根據性能數據得到測試用例的性能測試報表;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對應用程序的測試還停留在基礎的事件響應方面的測試,無法充分保證應用程序的性能質量的問題;達到了在應用程序的測試階段自動采集和分析性能數據,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充分保證了應用程序的性能質量的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616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