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結構和移動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56510.X | 申請日: | 2013-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334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元鵬;于亞芳;侯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44;H01Q5/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結構 移動 終端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線結構和移動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終端,比如手機日新月異的發展,手機外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材質上,普通的手機通常采用的是塑料外殼,比如有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PC等。近兩年以來金屬材質的手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金屬材質的手機時尚具有質感,而且金屬外殼相比塑料外殼更耐用,金屬的導熱性能更好,長時間的操作也不會導致手機過熱,增加了手機的使用壽命。這些優點使人們更愿意付費購買金屬材質的手機。
有需求就有市場,目前行業內金屬材質殼體的手機設計的難點在天線上。對于普通天線,金屬殼體會屏蔽天線的輻射,導致手機無信號,或者掉話;現在技術中的一種解決辦法就是去掉天線區域內的金屬,天線采用常規IFA(Inverted?F?Antenna,倒F天線)/PIFA(Planer?Inverted?F?Antenna,平面倒F天線)/Loop(環形天線)天線,不采用金屬殼作為輻射體,因此,需要將手機天線區域內的金屬殼替換為塑料殼體。該技術方案需要使用塑料殼體,從外觀看中間是金屬兩頭是塑料,有種拼接的效果,同時手感沒有全金屬殼體的質感。用噴涂類金屬顏色的塑料材質取而代之,這樣就破壞了產品整體的效果。
現有技術中,還有采用雙天線切換避免金屬殼體對天線影響的方案。天線設置于手機殼體的外觀面,通話時當一個天線被手握住時,會啟動檢測裝置,并將信號切換到另一個天線上,該天線方案需要使用多個天線,成本較高;對于4G?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系統的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聚合技術,切換天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因為單載波相當于串行傳輸,對于串行傳輸天線可以切換;LTE?OFDM相當于多載波并行傳輸,切換天線的方案就無法行得通。
現有技術中,還有會采用有源天線方案,即將金屬殼作為天線的一部分參與輻射,通過切換開關的方案,動態切換天線的匹配,以達到頭手下(即模擬人的頭部和手部使用手機的狀態)天線能完成通信的目的。該現有技術的方案雖然可以用于LTE方案,但需要引入的開關、可調電容等器件,應用成本很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天線結構和移動終端設備,其通信效果好、成本低。
第一方面,一種天線結構,包括由導電材料制成的殼體和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饋電片,所述殼體包括主殼體、第一懸浮體、第二懸浮體和天線輻射體,所述第一懸浮體、第二懸浮體和天線輻射體均設置于所述主殼體的一側,且所述第一懸浮體、第二懸浮體和天線輻射體由第一隔槽與所述主殼體隔開;所述第一懸浮體設置于所述天線輻射體的一側,且所述第一懸浮體與所述天線輻射體之間由第二隔槽隔開;所述第二懸浮體設置于所述天線輻射體的另一側,且所述第二懸浮體與所述天線輻射體之間由第三隔槽隔開,所述第二隔槽與第三隔槽均與所述第一隔槽連通;所述主殼體、第一懸浮體、第二懸浮體和天線輻射體由絕緣體連接為一個整體;所述饋電片與所述主殼體、第一懸浮體和天線輻射體相向間距設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天線輻射體靠近于所述第一懸浮體的一端處具有饋電點,所述饋電片與所述饋電點相向間距設置。
結合前述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天線輻射體電連接于電路板的接地端。
結合前述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者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隔槽、第三隔槽之間平行設置,而且所述第二隔槽、第三隔槽均與所述第一隔槽相垂直。
結合前述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槽、第二隔槽和第三隔槽呈“π”形排布設置。
結合前述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懸浮體、第二懸浮體分別設于所述殼體下端的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5651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保護功能的大電流聚光光伏光電轉換專用接收器
- 下一篇:一種電纜溝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