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微孔膜及其制作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47592.1 | 申請日: | 2013-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6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瑞邦塑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69/12 | 分類號: | B01D69/12;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劉述生 |
| 地址: | 21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微孔 及其 制作 工藝 | ||
1.一種復合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孔膜和第二微孔膜,所述第一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20-40份的聚四氟乙烯、5-10份的聚苯乙烯、5-10份的聚氯乙烯、4-8份的聚乙烯丙烯酸鹽、1-5份的填料和1-5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10-15份的聚醋酸乙烯酯、5-10份的聚乙二醇醚、3-6份的聚醚酰亞胺、3-6份的聚醚砜、3-8份的聚烯烴-聚4-甲基-1-戊烯、4-10的份纖維素衍生物、3-8份的有機硅、1-5份的填料和1-5份的助劑,所述填料包括碳酸鈣、硫酸鋇、二氧化硅、高嶺土和淀粉,所述助劑包括山梨醇、乙二醇和殼聚糖,所述第二微孔膜設置于所述第一微孔膜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孔膜和第二微孔膜,所述第一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35份的聚四氟乙烯、8份的聚苯乙烯、8份的聚氯乙烯、5份的聚乙烯丙烯酸鹽、3份的填料和4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11份的聚醋酸乙烯酯、7份的聚乙二醇醚、4份的聚醚酰亞胺、4份的聚醚砜、4份的聚烯烴-聚4-甲基-1-戊烯、6的份纖維素衍生物、4份的有機硅、3份的填料和4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設置于所述第一微孔膜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孔膜和第二微孔膜,所述第一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28份的聚四氟乙烯、7份的聚苯乙烯、7份的聚氯乙烯、7份的聚乙烯丙烯酸鹽、2份的填料和3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13份的聚醋酸乙烯酯、6份的聚乙二醇醚、5份的聚醚酰亞胺、6份的聚醚砜、6份的聚烯烴-聚4-甲基-1-戊烯、8的份纖維素衍生物、7份的有機硅、2份的填料和3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設置于所述第一微孔膜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孔膜和第二微孔膜,所述第一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40份的聚四氟乙烯、6份的聚苯乙烯、10份的聚氯乙烯、8份的聚乙烯丙烯酸鹽、5份的填料和5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的組分及其質量配比為:15份的聚醋酸乙烯酯、5份的聚乙二醇醚、3份的聚醚酰亞胺、3份的聚醚砜、5份的聚烯烴-聚4-甲基-1-戊烯、10份的纖維素衍生物、8份的有機硅、5份的填料和5份的助劑,所述第二微孔膜設置于所述第一微孔膜上。
5.一種復合微孔膜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1)將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丙烯酸鹽、填料和助劑進行混合和攪拌,并進行加熱,加熱溫度在120℃-150℃;
(2)將步驟(1)中混合后的混合物擠出,對其加熱、壓延,然后用雙向拉伸成成第一微孔膜;
(5)將聚乙二醇醚、聚醚酰亞胺、聚醚砜、聚烯烴-聚4-甲基-1-戊烯、纖維素衍生物、有機硅、填料和助劑進行混合和攪拌,并進行加熱,加熱溫度在110℃-130℃;
(6)用相轉化法,將步驟(5)中的混合物浸入非溶劑浴中,經沉淀形成薄膜;
(7)用熔融拉伸法將所述薄膜進行拉伸,形成第二微孔膜;
(8)對薄膜進行烘干,并將第三微孔膜壓制在第二微孔膜上,形成復合微孔膜。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瑞邦塑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瑞邦塑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4759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