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自動留底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47538.7 | 申請日: | 2013-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99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0 |
| 發明(設計)人: | 于廣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鴻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14 | 分類號: | G06F11/14;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16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公司 局域網 傳輸 數據 自動 留底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自動留底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企業現代化的普遍推廣,企業宣傳不在使用紙質印刷品。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同外部的文件交換,都是通過電子數據傳遞的方式來實現。正是由于電子數據傳遞和操作的便利性,使得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誤操作,不小心將剛剛傳遞或還有用的電子文檔、視頻資料等刪除掉,由于沒有及時備份,往往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后果。另外,電子設備運行也存在風險。
尤其企業通過局域網傳輸數據,很多企業對USB接口和對外數據接口進行限制,尤其員工工位辦公PC,大多通過一個公共數據外出平臺,進行數據傳輸。如果對局域網傳輸數據進行手動備份,需要企業辦公人員手動對傳送內容進行備份,提倡效率第一的今天,要求做到每一份文件都進行備份是不可能的。因此一種能夠自行對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進行自動存儲備份的方法急需被研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的提出,而研制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自動留底的方法。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自動留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設置中心處理單元對公司內網傳輸的局域網傳輸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其中公司內網傳輸數據首先保存在數據緩存單元Ⅰ,中心處理單元通過對存入數據緩存單元Ⅰ中的新數據進行實時監控;
2)中心處理單元檢測出數據緩存單元Ⅰ中存入的數據為局域網傳輸數據,則自動復制備份數據,然后將復制備份的局域網傳輸數據存入到數據緩存單元Ⅱ中;
3)當壓縮單元發現數據緩存單元Ⅱ中存入新的局域網傳輸數據,則將數據緩存單元Ⅱ中數據采用LZW壓縮算法進行壓縮,然后將壓縮的數據存入到留底服務器中,同時壓縮單元清除數據緩存單元Ⅱ中的已經被壓縮存儲到留底服務器的數據;
4)最后中心處理單元將已經做好備份的局域網傳輸數據發送到外部設備上。
步驟3)中還包括:
是否需要通過LZW壓縮算法進行壓縮處理的選擇步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處理速度、技術實現容易等特點。另外,該方法基于計算機系統的實現,只需將該方法編譯成相應的程序即可實現對現有計算機的升級,因此其成本非常低廉適于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現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該公司局域網傳輸數據自動留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設置中心處理單元對公司內網傳輸的局域網傳輸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其中公司內網傳輸數據首先保存在數據緩存單元Ⅰ,中心處理單元通過對存入數據緩存單元Ⅰ中的新數據進行實時監控;
2)中心處理單元檢測出數據緩存單元Ⅰ中存入的數據為局域網傳輸數據,則自動復制備份數據,然后將復制備份的局域網傳輸數據存入到數據緩存單元Ⅱ中;
3)當壓縮單元發現數據緩存單元Ⅱ中存入新的局域網傳輸數據,則將數據緩存單元Ⅱ中數據采用LZW壓縮算法進行壓縮,然后將壓縮的數據存入到留底服務器中,同時壓縮單元清除數據緩存單元Ⅱ中的已經被壓縮存儲到留底服務器的數據;
4)最后中心處理單元將已經做好備份的局域網傳輸數據發送到外部設備上。
步驟3)中還包括:是否需要通過LZW壓縮算法進行壓縮處理的選擇步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鴻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大連鴻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475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