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真空集熱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47026.0 | 申請日: | 2013-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9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付向東;王志峰;徐二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4J2/46 | 分類號: | F24J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關玲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集 熱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槽式集熱器的真空集熱管。
背景技術
真空集熱管作為光熱轉換部件,與拋物面槽式聚光器組合使用,形成拋物面槽式集熱器,可以為太陽能熱發電、太陽能海水淡化、太陽能空調、工業生產等提供熱能。
由于槽式集熱器的固有性能,決定了真空集熱管在工作時管壁始終是單側受熱,且拋物面反射鏡反射聚焦的輻射能流強度高且分布不均勻,造成真空集熱管的金屬內管在軸向和周向上產生較大的溫度梯度和熱應力,使真空集熱管朝向拋物面槽式聚光器方向彎曲,變形最大部位一般發生在金屬內管中間部位。當金屬內管變形過大,就會與玻璃外管內壁接觸,將玻璃外管頂破,使真空集熱管失效。從美國9座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運行和維護統計數字中發現,真空集熱管的失效和損壞是造成太陽能熱電廠最大經濟損失的主要因素,在SEGSⅥ~Ⅸ電站運行的9~11年間,真空集熱管的年破損率約在3%~4%。更換真空集熱管是一項相當繁瑣的工作,并且如果操作不慎,很容易使導熱油泄露到土壤中,污染土壤。
根據中國專利CN101975480B、CN101986060B、CN20185233U制作的槽式集熱器真空集熱管,其玻璃外管形狀都是等直徑的圓柱體,為了給金屬內管提供變形空間,需要加大玻璃外管的直徑,加大玻璃外管的直徑隨之就要加大價格昂貴的可伐合金環及波紋管的直徑,造成真空管的成本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根據真空集熱管在槽式集熱器上工作時的受熱特點,提供一種對真空集熱管金屬內管變形有較大容忍度的真空集熱管。本發明可提高真空集熱管的可靠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真空集熱管包括一個玻璃外管和一個同軸的金屬內管,所述玻璃外管套在所述金屬內管外;所述玻璃外管中間粗,向兩端逐漸變細,并在其兩端逐漸過渡為直的圓柱體,以便與可伐合金環進行封接,直圓柱體的長度不大于金屬內管的直徑。兩個所述可伐合金環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玻璃外管的兩端封接,每個所述可伐合金環的第二端與一個波紋管的第一端連接;兩個所述波紋管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金屬內管的兩端連接。
當金屬內管中間部位發生變形時,由于相對應的玻璃外管中間部位的直徑較大,就可為金屬內管的變形提供較大的空間。
本發明的優點是當真空集熱管采用較小直徑的可伐合金環和波紋管時,玻璃外管仍可為金屬內管的變形提供較大空間,提高真空集熱管的可靠性,同時真空集熱管的成本也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真空集熱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真空集熱管包括一個玻璃外管2和一個同軸的金屬內管1,玻璃外管2套于金屬內管1外;玻璃外管2的形狀為中間粗并向兩端逐漸變細,玻璃外管2在其兩端逐漸過渡為直的圓柱體,以便與可伐合金環3進行封接,直圓柱體的長度為L,不大于金屬內管1的直徑d;兩個可伐合金環3的第一端301分別與玻璃外管2的兩端封接,每個可伐合金環3的第二端302與一個波紋管4的第一端401連接;兩個波紋管4的第二端402分別與金屬內管1的兩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470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