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納米陶瓷粉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641341.2 | 申請日: | 2013-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8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志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新戰(zhàn)略知識產權文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49 | 分類號: | C04B35/49;C04B35/626;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袁周珠 |
| 地址: | 511500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陶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納米陶瓷粉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陶瓷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工程陶瓷又叫結構陶瓷,因其具有硬度高、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以及質量輕、導熱性能好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工程陶瓷的缺陷在于它的脆性(裂紋)、均勻性差、可靠性低、韌性、強度較差,因而使其應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隨著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納米陶瓷隨之產生,希望以此來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象金屬似柔韌性和可加工性。英國材料學家Cahn指出,納米陶瓷是解決陶瓷脆性的戰(zhàn)略途徑。
利用納米技術開發(fā)的納米陶瓷材料是指在陶瓷材料的顯微結構中,晶粒、晶界以及它們之間的結合都處在納米水平(1~100nm),使得材料的強度、韌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許多不足,并對材料的力學、電學、熱學、磁學、光學等性能產生重要影響,為替代工程陶瓷的應用開拓了新領域。
納米陶瓷粉體是介于固體與分子之間的具有納米數(shù)量級(1~100nm)尺寸的亞穩(wěn)態(tài)中間物質。隨著粉體的超細化,其表面電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發(fā)生變化,產生了塊狀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效應。具體地說納米粉體材料具有以下的優(yōu)良性能:極小的粒徑、大的比表面積和高的化學性能,可以顯著降低材料的燒結致密化程度、節(jié)能能源;使陶瓷材料的組成結構致密化、均勻化,改善陶瓷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可以從納米材料的結構層次(1~100nm)上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結構,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陶瓷材料的潛在性能。另外,由于陶瓷粉料的顆粒大小決定了陶瓷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如果粉料的顆粒堆積均勻,燒成收縮一致且晶粒均勻長大,那么顆粒越小產生的缺陷越小,所制備的材料有強度就相應越高,這就可能出現(xiàn)一些大顆粒材料所不具備的獨特性能。從納米粉制成塊狀納米陶瓷材料,就是通過某種工藝過程,除去孔隙,以形成致密的塊材,而在致密化的過程中,又保持了納米晶的特性。
目前世界上對納米陶瓷粉體的制備方法多種多樣,但應用較廣且方法較成熟的主要有氣相合成法和凝聚相合成法2種。氣相合成法主要有氣相高溫裂解法、噴霧轉化法和化學氣相合成法;(溶膠-凝膠法):是指在水溶液中加入有機配體與金屬離子形成配合物,通過控制pH值、反應溫度等條件讓其水解、聚合,經(jīng)溶膠→凝膠而形成一種空間骨架結構,再脫水焙燒得到目的產物的一種方法,此法在制備復合氧化物納米陶瓷材料時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CN201210434883.8提供了一種納米陶瓷粉分散液的制備方法,該分散液均勻穩(wěn)定,具有較好的使用可靠性,但是制備過程中使用到氨水調節(jié)pH值,易造成陶瓷粉的粒徑分布過大,且對環(huán)境不友好。本發(fā)明利用凝聚相合成法制備納米陶瓷粉,制備過程中不需調節(jié)pH值,避免了陶瓷粉產品粒徑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且制備過程無毒無害,對環(huán)境無不良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納米陶瓷粉,該陶瓷粉粒徑分布均勻,且小于10nm,穩(wěn)定性好,各項性能優(yōu)良、具有很好的使用可靠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納米陶瓷粉,各組分的重量份為:
Z(rNO3)4?30~60份、Ti(OC4H9)4?20~30份、Al2O31~10份、TiO21~10份;
Z(rNO3)4?30~40份、Ti(OC4H9)4?20~25份、Al2O35~10份、TiO25~10份;
Z(rNO3)4?50~60份、Ti(OC4H9)4?25~30份、Al2O35~10份、TiO25~10份;
Z(rNO3)4?40~50份、Ti(OC4H9)4?25~30份、Al2O31~5份、TiO25~1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新戰(zhàn)略知識產權文化有限公司,未經(jīng)佛山市新戰(zhàn)略知識產權文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413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