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預測早期非轉移性結直腸癌預后的微RNA生物標記物及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32099.2 | 申請日: | 2013-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738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漱陽;朱虹光;周春仙;吳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A61K48/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吳桂琴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預測 早期 轉移性 直腸癌 預后 rna 生物 標記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生物醫學技術領域,涉及生物標記物及檢測方法,具體涉及用于在結直腸癌手術切除組織中,可靠地預測早期非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微RNA(microRNA)生物標記物及檢測方法。其中,早期非轉移性結直腸癌表示Dukes’A和Dukes’B腺癌。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公開了癌源于表皮,并且通過多步驟轉變形成:從正常細胞轉化為不典型增生,最后惡變成為腫瘤細胞,后者侵襲周圍組織并具有轉移能力。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一種經歷這種腫瘤發展的主要癌癥類型。
大腸癌包括生長在結腸、直腸和闌尾中的腫瘤。研究顯示,結直腸癌是最有影響的人類癌癥,在2009年全世界約有1.067.000個新發病例。它是世界上第3大常見癌癥及第4大導致死亡的癌癥(綜述參見例如Gryfe,R.et?al.(1997)Curr.Probl.Cancer21,233-300;Petersen,G.M.et?al.(1999)Cancer86,2540-2550)。有研究顯示,如果在大腸癌早期階段被診斷出來,結直腸癌是可治愈的。在這一早期階段,大多數患者沒有癥狀。而早期檢測可以顯著提高生存率。
臨床實踐顯示,大腸癌的臨床分期不同,生存率有很大的差異:I期(Dukes’A)大腸癌的療效非常好,其五年生存率高達90%至95%;II期(Dukes’B)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也在65%以上。而一旦發生了轉移,其預后就會明顯下降,比如IV期(Dukes’D)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僅5%。目前,手術切除依然是治療大腸癌的首選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腫瘤的分期和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的化療則可以提高患者術后五年生存率。然而,仍有5-10%的I期患者和30%以上的II期患者會發生復發或轉移而最終死于該病。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大腸癌患者中找到可以預測預后的生物分子標志物,并給予治療將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
于是,如下問題引起研究者關注:為什么這些早期大腸癌患者在手術切除后仍會出現遠處轉移或復發而且轉移發生的情況與之前根據手術治療時病灶的大小和分期所作出的推測不一致?病理分化程度和分期相同的大腸癌患者采用相同的化療方案后又為什么會出現明顯差異的治療反應?這些問題表明每例大腸癌患者的預后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而常規的組織學手段所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不足以正確、及時地認識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分子水平的病理改變及基本規律,更無法判斷是否有遠處轉移的潛能。因此,大腸癌的分子表型研究有助于更準確地對大腸癌進行分子分型及預后判斷。如果能在早期非轉移性大腸癌中找到預后生物標志物,這將有效地提高個性化治療的效率。
分子學研究表明大腸癌發生的病因學來自于多種表觀遺傳學和遺傳學改變的累積,這些改變包括K-ras原癌基因突變的激活、APC及p53抑癌基因和DNA修復基因的突變失活等(綜述參見,例如,Forrester,K.et?al.(1987)Nature327,298-303;Baker,S.J.et?al.(1989)Science244,217-221)。
基因組不穩定性是從腺瘤發展為腺癌的另一種關鍵步驟并且在結直腸癌中存在兩條途徑(Lengauer,C.et?al.(1997)Nature386,623-627)。導致微衛星不穩定性的DNA錯配修復缺陷僅解釋大約15%病例由腺瘤發展為腺癌(Umar,A.et?al.(2004)J.Natl.Cancer?Inst.96,261-268;di?Pietro,M.et?al.(2005)Gastroenterology129,1047-1059)。在其它的85%的腺癌中,基因組不穩定性在染色體水平發生(CIN),導致非整倍體狀態。在結直腸癌中報道的染色體畸變有7pq、8q、13q、20q的獲得以及4pq、5q、8p、15q、17p和18q的丟失(Douglas,E.J.et?al.(2004)Cancer?Res.64,4817-4825)。
然而,盡管cDNA微陣列分析揭示了一系列差異表達的基因明顯參與大腸癌的發生發展(Kitahara,O.et?al.(2001)Cancer?Res.61,3544-3549),但是目前尚未發現可以用于可靠的診斷大腸癌,和/或良性腺瘤向這種惡性腫瘤發展的特異性分子標記物。(Kitahara,O.et?al.(2001)Cancer?Res.61,3544-354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320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測核酸
- 下一篇:防止表沒食子兒茶素和沒食子酸被轉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