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蛭的養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30923.0 | 申請日: | 2013-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365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中華;梁賀;王慧;尚俊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冠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66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蛭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蛭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水蛭,俗名螞蟥、馬鱉,屬環節動物門,蛭綱,顎蛭目,水蛭科,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延緩和阻礙血液凝固,從而有抗凝血作用。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藥材水蛭養殖作為現代農業的一個新興產業?,要把它養活并不困難?,但是繁育成活率較低,不能進行高密度養殖。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的養殖水蛭過程中成活率較低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蛭的養殖方法,提高了養殖的成活率。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
一種水蛭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水蛭的育苗:選取健康的種蛭進行培育,將種蛭投入產床進行繁殖,18-25天后采收卵繭,將采集的卵繭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8-31℃、濕度為75-85%進行孵化,孵化時對卵繭進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處理:將水池設置深水區和淺水區,在水池中設置岸坡,在岸坡上種植闊葉類水草,便于水蛭棲息,在水中種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調節池水的PH為7.0-9.0,在池中按每畝投放200-250kg螺獅,讓其自然生長繁育?,為水蛭提供動物性餌料;
(3)、水蛭苗的放養:將孵出的水蛭幼苗按10-15萬尾/畝投放入水池,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3-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獅180-220kg/畝進行喂養;
(4)、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5—0.6米?,6—8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9—10月份水深控制在0.7—0.8米,11—2月水深控制在0.4-0.5米。
每半月向池中施用芽孢桿菌?、EM益生菌調節水質?。
選種蛭:種苗的個體越大、越健壯?,其產卵量?、孵化率和幼苗質量就越高?(二齡以上為最好),針對那些病態?、雜種?、傷殘等水蛭種苗?,均應剔除。
剛建好的水泥池不能夠立即投放水蛭幼苗?,其池體的堿性物質必須要用一些酸性的物質進行中和后?,使PH調節至7.0-8.0,再經過長時間的浸泡(20天以上)淡化后才能投放,養殖池總體環境條件趨向食物鏈綜合平衡以后,才能夠投入水蛭幼苗。
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草?,水草覆蓋面積占水面面積的40%—60%,可以提升水中的含氧量,也可以防止水溫過高。
對于水源不好的養殖池?,應進行水源凈化與消毒?,可在總進水口加設特制密網(50目)過濾?,以避免野生雜魚和敵害生物進入養殖池?。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改進養殖方法,提高了養殖水蛭時的成活率,增加了養殖密度,增加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水蛭的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水蛭的育苗:選取健康的種蛭進行培育,將種蛭投入產床進行繁殖,18-25天后采收卵繭,將采集的卵繭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8-31℃、濕度為75-85%進行孵化,孵化時對卵繭進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處理:將水池設置深水區和淺水區,在水池中設置岸坡,在岸坡上種植闊葉類水草,便于水蛭棲息,在水中種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調節池水的PH為7.0-9.0,在池中按每畝投放200-250kg螺獅,讓其自然生長繁育?,為水蛭提供動物性餌料;
(3)、水蛭苗的放養:將孵出的水蛭幼苗按10-15萬尾/畝投放入水池,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3-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獅180-220kg/畝進行喂養,每半月向池中施用芽孢桿菌?、EM益生菌調節水質;
(4)、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5—0.6米?,6—8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9—10月份水深控制在0.7—0.8米,11—2月水深控制在0.4-0.5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冠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冠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309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學觸控裝置以及亮度校正裝置
- 下一篇:圖像處理裝置和操作標準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