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品集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24856.1 | 申請日: | 2009-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80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巖崎泰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利安機械工業(日本)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5B35/44 | 分類號: | B65B35/44;B65B35/54;B65B35/46;B65B35/40;B65B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艷君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產品 集聚 裝置 | ||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09年3月12日、申請號為200980109269.0、發明名稱為“產品集聚裝置”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按照預定個數集聚從產品供給機構依次供給的產品,并按照該預定個數依次向下一個工序搬出的產品集聚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產品集聚裝置中,采用如下結構:在無接頭狀的旋轉傳送帶的外周面隔開預定間隔立設有多個葉片部件,在鄰接的葉片部件之間形成產品收納部,通過該旋轉傳送帶的驅動,鄰接的葉片部件間的產品收納部與產品供給機構的產品供給部依次相對,由此將各產品從產品供給機構一個一個地收納在各產品收納部中,在預定個數的產品向搬出區域移動的階段,搬出到下一個工序(參照專利文獻1)。
但是,在這種現有的產品集聚裝置中,無法使鄰接的葉片部件的間隙寬度隨機應變地應對對象產品,基于對象產品的規格,當想要變更鄰接的葉片部件的間隙寬度時需要變更裝置整體的結構,缺乏通用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25121號公報
如上所述,在現有的產品集聚裝置中,構成為向鄰接的葉片部件間供給產品,按照預定個數集聚產品,無法使鄰接的葉片部件的間隙寬度隨機應變地應對對象產品,缺乏通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這一點而研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對象產品的規格發生變更,也能夠通過一部分結構的變更予以應對的具有通用性的產品集聚裝置。
本發明作為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方案,技術方案1的發明,其具備使從產品供給機構依次供給的產品集聚的集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集聚機構具備:旋轉部件,其具有與從上述產品供給機構供給的產品接觸的產品接觸面;和引導部件,其設置于該旋轉部件,通過上述旋轉部件的旋轉使產品從上述產品接觸面沿著相對于該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
通過這樣構成,當產品依次從產品供給機構以與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接觸的方式供給時,旋轉部件依次旋轉,將產品沿著引導部件從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朝向相對于該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而集聚。
技術方案2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的發明中,上述引導部件由葉片狀或棒狀部件構成,上述葉片狀或棒狀部件構成為其一端固定于上述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的外周端,且從該一端朝向相對于上述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呈螺旋狀延伸。
通過這樣構成,產品被供給至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和葉片狀或棒狀部件之間的最大間隙部位,與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接觸,當旋轉部件沿著與從葉片狀或棒狀部件的一端向另一端螺旋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時,產品以被引導至旋轉的葉片狀或棒狀部件的方式從產品接觸面沿著相對于該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
技術方案3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或2的發明中,上述旋轉部件以供產品跨越產品接觸面的方式配置有一對。
通過這樣構成,產品以跨越各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的方式接觸,當各旋轉部件旋轉時,以將產品引導至各旋轉部件的引導部件的方式使該產品從各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沿著相對于該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
技術方案4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至3中任一發明中,上述產品集聚裝置具備保持機構,上述保持機構按照預定個數來保持被具備上述引導部件的旋轉部件集聚的產品。
通過這樣構成,預定個數的產品被保持機構保持并被移動。
技術方案5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至4中任一發明中,上述產品供給機構配置成從該產品供給機構供給的產品供給方向相對于上述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呈銳角狀交叉。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利用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接住從產品供給機構供給的產品。
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1的發明,當產品依次從產品供給機構以與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接觸的方式供給時,旋轉部件依次旋轉,將產品沿著引導部件從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向相對于該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而集聚,因此即使對象產品的形狀發生變更,只要變更引導部件的結構即可,通用性優異。
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由于引導部件由沿著相對于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螺旋狀延伸的葉片狀或棒狀部件構成,所以構造簡化。此外,在對象產品的形狀特別是厚度發生變更的情況下,只要變更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和葉片狀或棒狀部件之間的最大間隙寬度等即可,能夠以簡單的變更加以應對。
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明,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使產品從各旋轉部件的產品接觸面沿著相對于產品接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利安機械工業(日本)株式會社,未經奧利安機械工業(日本)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248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納米氧化鎢光觸媒紙基竹涼枕
- 下一篇:全自動走臺硅膠絲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