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聲電共振生物電波喚醒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22052.8 | 申請日: | 2013-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28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淑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淑琴 |
| 主分類號: | A61H39/00 | 分類號: | A61H39/00;A61M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52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共振 生物 電波 喚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救助領域,尤其是一種通過電子儀器將聲音信號轉換電信號用以對昏迷的人或動物進行喚醒的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生物共振技術(即中醫經絡生物共振技術)是以經絡理論、順勢療法、量子醫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診療基本原理是通過穴位點檢測相應的電磁波信息(生物場效應的一種),然后運用量子共振原理,分析諧和波與不諧和波,將放大的正向諧和波或反向不諧和波輸入人體,以消除體內病理波,激發免疫調節機制,從而達到診治目的。
目前,生物共振技術中通常都使用壓電式傳感器做為信號轉換儀器,但是現在壓電式傳感器的振膜普遍采用硅材料制成,擊穿場強較小,熱導率較低,化學穩定性一般,而且中心頻率較低,使得工作效果無法滿足人們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聲電共振生物電波喚醒裝置,該裝置能將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穴位傳入生物體,對生物體產生生物波刺激,從而達到醫療目的。
本發明所述裝置由話筒或拾音器、示波器、發聲器及壓電式傳感器四部分依次連接組成;話筒或拾音器與示波器連接后輸出音頻信號,音頻信號通過發聲器發出聲音并同時輸出相對應的電波,電波通過壓電式傳感器轉換成生物電波;從壓電式傳感器引出生物電波初級輸出線和生物電波次級輸出線與振膜連接,兩片振膜分別與人體頭部的銀針穴和腳部的涌泉穴連接。壓電式傳感器的振膜采用氮化鋁薄膜。
使用時,使用者通過話筒或拾音器發出患者熟悉或喜歡的聲音信號,把聲音信號傳遞給示波器,再對示波器加入特定的電流和電壓使其輸出一定功率的音頻信號,音頻信號通過發聲器發出聲音,同時輸出相對應的電波,電波通過壓電式傳感器轉換成生物電波,生物電波經由輸出線和振膜從人體的銀針穴和涌泉穴進入體內,通過生物電波對人體進行刺激,達到喚醒的目的。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結構合理、擊穿場強高、熱導率高,特別適合深度昏迷患者使用,可廣泛應用于電子、醫療和保健等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連接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連接結構框圖中,所述裝置由話筒或拾音器1、示波器2、發聲器3及壓電式傳感器4四部分依次連接組成;話筒或拾音器與示波器連接后輸出音頻信號,音頻信號通過發聲器發出聲音并同時輸出相對應的電波,電波通過壓電式傳感器轉換成生物電波;從壓電式傳感器引出生物電波初級輸出線和生物電波次級輸出線與振膜連接,兩片振膜分別與人體頭部的銀針穴和腳部的涌泉穴連接。壓電式傳感器的振膜采用氮化鋁薄膜。
操作的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通過話筒或拾音器發出聲音信號,此聲音信號是重癥昏迷患者所熟悉、喜愛或容易產生情緒刺激的聲音信號。
2、將上述聲音信號通過示波器后加入特定的電流和電壓,輸出一定功率的音頻信號。
3、音頻信號通過發聲器后發出聲音,同時輸出相對應的電波。
4、此電波通過壓電式傳感器后被轉換成生物電波。
5、將生物電波初級到人的腦部銀針穴位、次級到人的腳部涌泉穴,使得生物電波在人體內進行電波刺激,從而喚醒昏迷患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淑琴,未經林淑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22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隔離型AC-DC電源的輸出電壓控制方法及其電路
- 下一篇:一種素火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