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19237.3 | 申請日: | 2013-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9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永健;張萬民;張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F9/34 | 分類號: | F16F9/3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飛機 緩沖器 阻尼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機緩沖器技術,涉及一種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
背景技術
對于普通小型飛機緩沖器阻尼裝置,一般采用單油孔形式的阻尼裝置,但對于大型飛機緩沖器單油孔阻尼器效率偏低,一般采用油針式變阻尼裝置,油針式變阻尼裝置能夠提高緩沖器效率,但是怎樣的變阻尼系數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緩沖器效率,還未進行深入研究。
目前國內外小型飛機緩沖器采用單油孔阻尼裝置,阻尼參數為一常數,垂直載荷曲線,兩個峰值之間有一凹陷,影響了緩沖器能量的吸收,導致緩沖器效率不高。對于大型飛機緩沖器主要采用的油針式阻尼裝置,油針下端固定在活塞桿內,油針為光滑錐形截面,油針與柱塞間隙共同組成阻尼裝置過油面積,對于這種變阻尼裝置結構形式,變阻尼參數曲線單調,不能充分提高變阻尼緩沖器的效率,而且落震試驗時,變阻尼參數調整困難,需要反復修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功量曲線飽滿、有效提高阻尼效率的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為圓柱形針體,針體外表面開設有若干縱向分布的凹槽,針體前段凹槽深度大于針體后端凹槽深度。
所述的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從起始段開始,針體外表面沿軸向設置有4個作為控制點的凹槽,其中,起始處段油針截面積參數為1.07f;第一凹槽在0.27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1.07f;第二凹槽在0.57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96f;第三凹槽在0.8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615f;第四凹槽在0.9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48f;末端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3f,其中,L為緩沖器的結構行程,f為保持垂直載荷兩個峰值相等時的定油孔面積。
緩沖器結構行程L為油針長度尺寸的70~90%。
定油孔面積f為油針所安裝處的活塞桿截面的1~2%。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通過在針體表面開設有特定排列和深度的凹槽,可以消除垂直載荷兩個峰值之間的凹陷區,使得載荷平緩,使緩沖器的功量曲線更為飽滿,效率系數提高至80%,遠超過現有水平,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變阻尼油針安裝示意圖;
圖2為變阻尼油針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圖;
圖4為變阻尼油針凹槽控制點示意圖;
圖5為變阻尼油針使用效果示意圖,
其中,1-外筒、2-柱塞、3-油針、4-活塞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其是本發明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的安裝結構示意圖。本發明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其下端安裝在活塞桿4內部,其上端插入柱塞2內,共同組成緩沖器阻尼裝置,當緩沖器壓縮時,活塞桿4和油針3快速插入外筒1內部,這樣活塞桿內油液快速流過油針針體便面凹槽,產生了阻尼力。本發明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為圓柱形針體。請參閱圖2,針體外表面開設有若干縱向分布的凹槽;所述的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從起始段開始,針體外表面沿軸向設置有4個作為控制點的凹槽,見圖4,且各控制點之間為平滑直線連接。其中,起始處段油針截面積參數為1.07f;第一凹槽在0.27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1.07f;第二凹槽在0.57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96f;第三凹槽在0.8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615f;第四凹槽在0.9L處,其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48f;末端油針截面積參數為0.3f,其中,L為緩沖器的結構行程,f為保持垂直載荷兩個峰值相等時的定油孔面積。緩沖器結構行程L為油針長度尺寸的70~90%。定油孔面積f為油針所安裝處的活塞桿截面的1~2%。
采用本發明的飛機緩沖器變阻尼油針,能夠將定阻尼油孔的垂直載荷出現的兩個峰值之間的凹陷區域填平,使垂直載荷成平緩狀;可以降低了5-10%的垂直載荷,提高緩沖器吸收效率系數5-10%。
某實施例里,油針長度為550mm,緩沖器結構行程440mm,活塞桿截面積23200mm2,定油孔面積f為330mm2,落震試驗(無仿升)垂直載荷峰值由37.5T減低至35T,降低了6.7%,垂直載荷曲線效果參見圖5,緩沖器效率系數由75%提高至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192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蓄電池
- 下一篇:一種中央空調能耗監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