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生態凈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09451.0 | 申請日: | 2013-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714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孫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海龍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大港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 生態 凈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濟有效的分散污水處理方法,適用于旅游區、園林等景觀水體的治療與修復。
背景技術
近年來,對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污水處理的要求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農村也越來越高。農村分散居住地區的生活污水攜帶大量的氮、磷、有機質等污染物質進入水體,使水體面臨嚴重營養化的危險。此外,隨著水資源形式的日益嚴重,對污水處理后進行回用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均屬于平原河網地區。河道密集,湖泊密布,農村天然池塘眾多。平原河網地區的污水處置存在著諸多突出的難點。其一是收集困難。平原地區地表高程相差很小,污水很難通過自流方式大面積收藏。如果采用壓力輸送,集中處理,官網造價和運行費用十分高昂。現存農村居住區的排水系統主要以明溝為主,就近排入附近的水塘或者河道。其二,由于處理量小,在采用同樣處理方法的條件下,農村生活污水單位處理水量的造價和運行費用均高于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場。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平原河網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往往不加處理自行排放,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點,本發明研制出一種經濟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本方法在現有水塘內利用軟體圍隔構建兩段型水處理區,通過填料處理、植物精華并配合有動力跌水充氧設施構建污水處理生態塘系統。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分散污水匯入自然水塘的區域構建圍隔,將水塘隔為填料凈化區和植物凈化區,其中圍隔采用隔水布制成,將上部和下部卷成圓筒形,在上部圓筒形內灌裝輕質浮體材料,置于水中后浮于水面,在下部圓筒形內灌裝重質砂石材料,置于水體后沉于水體。
2,在分散污水匯入區域的填料凈化區投加仿生水草填料。在分散污水流出區域的沉水植物凈化區種植沉水植物。
附圖說明
圖1污水生態凈化處理圖。
具體實施方法
如圖1所示,該污水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生活污水經明溝自然流入池體后,在圍隔的引導下,首先進入仿生水槽填料凈化區,在放生水草填料凈化區內除去有機物和氨氮,然后再進入植物凈化區,經植物吸收氮磷后,一部分尾水通過設置在沉水植物凈化區內的回流泵打入高位假山上的高位水箱,經跌水后回流至仿生水草填料凈化區,另一部分尾水排除。
該污水凈化設施包括生態塘單元和回流單元。生態塘為折流式結構,采用軟體圍隔將塘體劃分成仿生水草填料區和植物凈化區,兩區串連而成,在仿生水草填料凈化區內投加簾狀仿生水草填料,填料主體懸浮于水中,而底部沉與水底。填料在水中按照水流方向平行設置。在植物凈化區內種植苦草,伊樂藻和輪葉黑藻。回流單元包括回流泵及泵井、輸水管道和水暴行跌水臺。水泵井置于植物凈化區末端,內置750W潛水泵一臺。跌水太位于仿生水草填料凈化區的塘沿,臺頂距水面高度為1.5米。臺頂設置高位水箱和布水堰板,由潛水泵抽來的水進入高位水箱后經布水堰板溢流,呈水簾狀跌入仿生水草填料凈化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海龍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海龍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94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