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熱油爐余熱利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09376.8 | 申請日: | 2013-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4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廷新;曹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一隆羽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9/00 | 分類號: | F24H9/00;F24H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72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熱油 余熱 利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節能環保中的余熱利用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導熱油爐爐壁余熱和廢煙余熱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和工業等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的環境問,其中最主要的屬大氣污染,而大氣的污染主要來源于燃料燃燒。
現有的工業生產中,大多的工業生產需要利用熱水甚至是蒸汽進行輔助,這樣就直接或間接需要燃燒燃料而產生大量的廢氣,在工業的生產中,采用鍋爐等加熱裝置在常用手段,而鍋爐中以導熱油爐為代表,?導熱油爐的工作原理是燃料(包括煤、油、氣等)經過充分燃燒后產生的火焰和高溫煙氣進入爐體爐膛,以輻射傳熱和對流傳熱的方式與爐管內有機熱載體一導熱油換熱,導熱油在系統內由循環油泵實現強制閉路循環,同時,在爐體內獲得熱量的導熱油作為換熱介質供熱至用熱設備,從而實現導熱油爐加熱系統的供熱。這樣,在導熱油爐爐體外側壁具有很高的溫度,且由油爐爐膛內排出的煙氣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溫度,一般這個煙氣的溫度能夠達到200~300℃,這樣就導致了放置導熱油爐的空間內溫度較高,不適合操作者在里面長期停留,同時排放的煙氣中帶走大量的熱量,造成熱量的浪費或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現有技術中,市場上有一些將鍋爐的熱氣進行回收利用余熱的設備,但是這些設置僅僅是利用了煙氣的熱量,鍋爐側壁熱量沒有得到利用,也就是說熱量的利用不夠徹底,在鍋爐余熱的利用上還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將導熱油爐散發到側壁上的余熱和爐膛內排出的煙氣余熱充分利用的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導熱油爐余熱利用裝置,包括油爐本體,所述油爐本體上設置有排煙口,所述油爐本體外壁設置有保溫罩,所述油爐本體外壁與保溫罩之間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繞設在油爐本體外壁上,所述排煙口與保溫罩連接,所述排煙口與油爐本體外壁與保溫罩之間形成的空腔連通。
優選的,所述水管呈螺旋狀由油爐側壁上部位置繞設至油爐側壁下部位置,且水管與油爐本體外壁緊貼。
優選的,所述螺旋狀的水管上端為進水口,下端為出水口。
優選的,所述水管設置于油爐側壁上部分材質為銅,所述水管置于保溫罩外部部分套有隔熱套。
優選的,所述排煙口與保溫罩側面下部位置連接。
優選的,所述保溫罩側面上部位置設置有出煙口。
優選的,所述保溫罩包括石棉內層和固定外層。
技術中的將鍋爐等排出的煙氣回收至固定的余熱回收裝置實現余熱的回收盒利用,然而這樣雖然有利用廢棄煙氣中的熱量,對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保護同時也能夠減少一部分的燃料燃燒,但是對于鍋爐自身本體傳導出的余熱還是沒有任何的利用,造成了熱量的浪費,本發明技術方案,改變現有的余熱回收利用方式,從導熱油爐本體著手,將銅水管呈螺旋狀有爐體側面上部繞至下部,并且在螺旋狀的銅水管外部包裹一層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的保溫罩,同時將爐爐膛內排出的廢煙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保溫罩與爐體側邊之間的空腔內,這樣,設置在空腔內的銅水管就能收到廢煙氣余熱的加熱,還能夠受到爐體本體側壁上散發的余熱進行加熱,提高了銅水管內液體受熱量,同時到達了對爐體余熱進行充分利用的目的。
另外,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能夠有效的對爐體進行保溫,大大降低了原來爐體向外的散熱量,同時也就節省了燃料等對爐體本體內導熱液體進行加熱量,起到了多種方式的節能效果。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導熱油爐余熱利用裝置,充分了利用了爐體散發出的熱量和爐膛內排出的煙氣的熱量,爐膛內排出的煙氣的熱量可以達到180~250℃,爐體外側壁溫度可以達到70~80℃,這熱量對經過銅水管內液體進行加熱,使得經過銅水管內的水溫度能夠達到95℃以上,將經過銅水管加熱的水用于生產或用于下一步的進一步加熱,這樣就能夠節省大量的燃料,實現了節能和環保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導熱油爐余熱利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油爐本體,2、出煙口,3、固定外層,4、石棉內層,5、出水口,6、空腔,7、水管,8、進水口,9、排煙口,10、保溫罩,11、隔熱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結構進行說明,以便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一隆羽絨有限公司,未經安徽一隆羽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93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