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有白藜蘆醇單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06089.1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68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小彬;常富強;單聰聰;陳奎永;唐小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F9/6593 | 分類號: | C07F9/6593;A61K47/24;B01J32/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錫麟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有 藜蘆 單元 聚膦腈微球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有機微納米材料技術領域的方法,具體是一種含有白藜蘆醇單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基于環交聯型結構的聚膦腈微納米材料是一類新穎的有機無機雜化的微納米材料。聚膦腈微納米材料有著不同的形貌,其組成單元主要為有機成分,與各種高分子材料都有著良好的相容性和親和力,相對于無機納米材料有很多的優越性。而且聚膦腈微納米材料還具備聚膦腈材料的易化學改性的優點,可以通過簡單的親核取代反應得到具有不同化學性質表面的微納米結構材料(文獻1.T.Zhang?et?al.,J.Appl.Polym.Sci.95,880,(2005))。
聚合物微球因為其結構組成的可設計性強,粒徑與形態的可控性,比表面積大,表面吸附性強等優點,在吸附劑,催化劑載體,微反應器,藥物運載與控釋等領域都有重地位(文獻1.J.Mater.Chem.A,2013,1,112-116,2.J.Mater.Chem.A,2013,1,930-937,3.Nano?Lett.2013,13,207?212)。大量的無機材料如碳球,二氧化硅球,金屬或者金屬氧化物,高分子材料等的微球合成出來(small2010,6,No.22,2546–2552,Angew.Chem.Int.Ed.2011,50,6799–6802)。而隨著納米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向各個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聚膦腈材料的優異性能,具有微納米結構的聚膦腈微球材料日益得到了科研人員的關注。聚膦腈微納米材料集微納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積和易于化學修飾的性質于一身,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微納米材料。其中,由于聚磷腈材料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基于聚膦腈的生物醫用材料一直備受關注而且取得了較大進展(文獻4.Adv.Funct.Mater.2011,21,2641–2651,5.Adv.Funct.Mater.2010,20,2794–2806,6.T.Kim?et?al.,Langmuir2013,29,9156?9163)。
聚合物材料在生物醫藥應用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一般聚合物材料在降解過程中逐漸釋放出小分子聚合單體,其中多數對人體有害。白藜蘆醇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學物質,最初是作為葡萄屬植物的一種抗逆物質植物抗毒素而被發現。(Baur?JA?et?al.,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06;5;493-506)。現已證實白藜蘆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重要作用。但是白藜蘆醇因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點而應用受限。
綜上所述,目前已有大量的線形,接枝和交聯的聚膦腈材料被合成,而交聯的聚膦腈微球在藥物應用方面進展比較緩慢,現有技術比較大的缺陷是有:一,目標產物的合成復雜,工序繁瑣;二,聚膦腈微球的合成中選擇的單體等多數對人體有害,導致其在藥物應用方面有很大缺陷;三,藥物負載步驟繁瑣。
經過對現有技術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文獻號公開號CN103113410A,公開日2013-05-22,公開了一種有機微納米領域的耐高溫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該技術通過將六氯環三膦腈、間苯三酚和三乙胺超聲水浴環境下反應得到的產物洗滌后得到。但該現有技術與本發明相比的缺陷和不足在于現有技術中單體為間苯三酚,其毒性較大,對皮膚過敏,急性中毒能引起昏迷等,長期接觸更會致貧血,黃疸,且有生殖毒性及致突變性,在人體中的水解會造成不良后果,限制了其在醫藥方面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含有白藜蘆醇單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選用白藜蘆醇做單體,其本身不僅有多種醫用功效,且有羥基和雙鍵,更易改性以適用于不同藥物的選擇;微球直徑為600-1000nm,微球表面平整為實心結構,采用六氯環三膦腈和白藜蘆醇在縛酸劑的作用下交聯縮合反應而成,制備方法簡單易行,可在工業中大量制備。其兩種單體皆人體友好,可應用于藥物的負載和控釋;表面多羥基和雙鍵官能團,易于改性和修飾,可應用于催化劑載體等領域。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白藜蘆醇單元的聚膦腈微球,其結構式為:
所述的微球直徑為600-1000nm,微球表面平整為實心結構,
本發明涉及上述交聯聚膦腈微球的制備方法,通過將六氯環三膦腈、白藜蘆醇和縛酸劑溶解于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其中:六氯環三膦腈和白藜蘆醇的摩爾比為1:3,六氯環三膦腈和縛酸劑的摩爾比為1:6~1:16;反應結束后將固體產物離心分離并洗滌干燥即得交聯聚膦腈微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60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